剛剛過去的正月,宇數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在春晚舞臺上大放異彩,在這股人形機器人引爆的AI熱潮中,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創新版圖也正在加速拓展。
在南京,有一家企業憑借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安全領域開辟出新的技術高地。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標志著國產高端服務機器人正從消費級應用向專業領域縱深突破,同樣驚艷刷屏。
天創機器人董事長劉爽介紹稱,“公司最新發布的是全球首個獲得IIC T6級防爆認證的人形機器人,無論從運動結構、電源系統、電氣線路等,都做了大量特殊處理和改造,可在氫氣、甲烷等爆炸性環境中作業。”
2011年5月在南京雨花臺區成立,天創前期以做數控系統為主。2016年,東大學霸、南大碩士劉爽加入團隊,擔任總經理一職,并將機器人技術引入到工業智能運維領域。2018年,天創機器人入圍由江蘇省工信廳主辦、創客公社總承辦的第四屆“i創杯”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并榮獲大賽一等獎。
2021年,天創機器人入選南京市“培育獨角獸”企業。目前,公司業務已覆蓋電力新能源、公用事業、油氣化工、冶金礦山等行業領域的近千家頭部客戶。
縱覽天創身處的機器人賽道,我們也發現,南京不僅有埃斯頓、匯川技術兩大工業機器人巨頭領跑產業鏈,還有億嘉和、恒立、科遠股份等一批工業機器人骨干企業,更有蘇美達智能、蔚藍科技等特種機器人創新企業在細分賽道嶄露頭角。
2010年,劉爽從東南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后,就去了被譽為“中國核電站的保健醫生”的蘇州熱工研究院。
24歲初出茅廬,劉爽倍感壓力。剛開始,他干的是在實驗室燒鍋爐的“搬磚”工作。空余時間,便會泡在辦公室里,研讀核電相關專業文獻。劉爽曾表示,“毫不夸張地說,參加工作時,我是院里最年輕的人之一。這6年來,也是工作時長最長的那個。”
那些年,劉爽每一年都會在自己的書架添置上百本新書。但也是這段“充電”的時光,給了他沉淀和突破的機會。2013年,劉爽27歲,開始牽頭負責兩個國家標準的編寫與制定。
在他看來,“‘中國核電’是中國‘走出去’的一張名片。在當年國內大眾不了解,國際缺乏認可的情況下,我們這些核電從業人員,在各個場合都覺得要去為核電發聲!”而劉爽也做到了不怯場。
工作與讀書之外,劉爽也在求學和創業路上不斷突破自我。2015年,他在南京大學項目管理專業獲碩士學位。2016年底,他毅然決定將自己“歸零”:“當時希望能做一些更大的挑戰。我想,那就嘗試產業化的道路,去創業吧!”
當時,劉爽恰好有兩個高中好友在南京創立了天創電子,前期以做數控系統為主,正在計劃從“控制領域”轉型,于是,朋友們的一句“只要你來,一切都沒問題!”,劉爽便加入天創機器人并擔任公司總經理。
一上來,自帶“Team leader”屬性的劉爽便錨準了當時國內亟待開拓的工業智能運維市場,并很快在2020年迎來工業巡檢市場的寶貴“窗口期”,天創機器人也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覆蓋電力新能源、公用事業、油氣化工、冶金礦山等多行業的智能運維公司。
如今,隨著機器人技術加速演進,人形機器人已成為產業競爭的新賽道,天創機器人也早已積極布局,在2025年1月發布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機器人“天魁1號”。
“又猛又靈活”是“天魁1號”的重要標簽之一。它采用雙臂作業,但強化了末端負載,單臂水平全展開形態下末端負載可達15公斤,如同“威猛先生”可搬運工業閥門等重型部件,在工業場景的高扭矩、高負載作業中大顯身手。
同時,“天魁1號”的腰部還藏著絕招,能夠折疊升降,使手臂垂直展開最高末端高度可達3米,這讓它的垂直工作高度能達到3米,大大提高了頻繁的高位作業要求。它還具有長續航、多地形適應、多傳感器融合導航的能力,推向化工廠、應急救援等高危場景。
其實不止天創機器人,南京已涌現一大批優秀機器人企業,形成了南京本土的機器人“軍團”已成功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例如,埃斯頓扎根南京32年,在去年9月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首發了第一代人形機器人CODROID 01,機器人采用一體化關節模組,核心部件全自研。目前,埃斯頓機器人在中國的出貨量已做到國產第一、世界前二。而它的創始人同樣來自東大,是一位7旬老人吳波。(相關報道詳見:)
再如,另一個國產工業機器人龍頭匯川技術也落地南京,其投資建設的年產40萬套(臺)機器人及其配套產品項目已正式投產,未來在南京可以看到“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壯觀景象;
又如,集萃智造已研發出國內超小型高爆發電液伺服系統,可完全滿足電液伺服人形機器人目前的技術需求。“目前,公司正在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及超逼真仿生人臉、人手等領域展開研發突破,并將推出國內首款高動態超逼真人形雙足機器人。”集萃智造董事長駱敏舟透露。
一直以來,工業機器人都是南京機器人產業的主力軍,在涉及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關鍵部件制造、機器人本體制造、系統集成和機器人前沿技術等方面,還誕生了億嘉和、熊貓電子裝備、景曜科技等一批領軍企業。
去年的工業機器人發展大會上,南京正式發布了2024年工業機器人十大應用場景,從航空航天到地鐵檢測,覆蓋面相當廣泛。
于是,我們看到了在南鋼的黑燈工廠,機器人可以十分精準地自動撈球團;埃斯頓的工業機器人已應用在比亞迪等汽車工廠,點焊、弧焊、沖壓、輥邊無所不能……
打造“機器人之城”,南京是認真的。為搶抓機器人產業發展新機遇,南京市還研究出臺了《南京市促進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南京市機器人產業總體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并明確了詳細“路線”整機體系——
第一個“1”表示打造工業機器人領先優勢。依托工業機器人國內“鏈主”地位和品牌領先優勢,打造更具全球競爭力的TOP5品牌,進一步提升我市工業機器人產品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
“N”表示全面提升一批特色機器人產業。聚焦協作、物流、安全應急、公共服務、個人消費、醫療健康機器人等領域,打造門類豐富、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體系。
最后一個“1”代表前瞻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全面推進人形機器人“大腦”“小腦”“肢體”等部件研發,構筑人形機器人通用整機平臺,初步建立人形機器人整機的小批量生產制造能力。
機器人相關的政策支持、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應用場景都已在南京初具規模。南京不僅領跑工業機器人賽道,還在搶抓人形機器人機遇,期待有更多的企業在南京這片創業熱土大展身手,不斷飛躍。
添加創客君微信:chuangke-jun ,備注“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即可申請加入城市讀者群哦!
必一運動
龍虎網:《青聯榜樣說 “青年拓荒者”劉爽:從“核電技術員”到“科技創業人”,他以闖勁辟出人生“多選題”》
南京日報:《攻占“新高地”,“機器人之城”加速崛起——來自南京機器人產業的調研報告·前景展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