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5~6日,由《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傾力主辦的“第十二屆全球智能物流產業發展大會暨2024全球物流裝備企業家年會”成功舉辦。大會以“提振信心,創新驅動,迎接挑戰”為主題,展開了四場高峰對話、兩場平行論壇、十余場嘉賓演講、一場領袖峰會。作為本次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營銷論壇-走向海外專場”率先啟幕。
會上,產業研究專家兼中國虹橋實物互聯網聯盟秘書長劉世宏先生以《中國叉車和移動機器人出海的挑戰》為題分析了中國移動機器人的出海路徑。演講內容整理如下:
出海,可以說是行業整體趨勢或者愿望,但出海最終還是要回到企業的發展戰略。中國物流裝備業經過十幾年的黃金期發展,現階段的技術、市場、外部環境都面臨著新的機會和挑戰。
首先,整個中國對物流技術的需求呈現兩大特點:一是,總量不斷增加,我們可以看到,快遞業務量去年是1320億件,今年將達到1800億件,相當于全球總量的60%~70%,已經連續10年全球第一;二是,在這種環境下,必然倒逼著行業繼續往前發展。所以我們在探討未來的、下一代的物流技術,包括物流機器人、無人叉車,甚至更下一代的關鍵技術。
叉車是工業發展的風向標。因為各行各業都在用叉車,原則上可以通過叉車的銷量看到整個技術、整個經濟的發展。從全球市場來看,叉車銷量基本上是按照5%甚至更高的發展比例在增長。從中國市場來看,我們認為將有10%的增幅。因為大量的場景下還沒有用到叉車。不管是移動機器人或者是無人叉車,整個物料搬運行業是一個發展非常迅猛的產業。
過去的30年,物料裝備產業到底發生了什么?最早的十年,我們是用產品來做市場;一段時間以后,我們發現是靠企業的組織能力,靠新的技術,靠著資本等的推動;再往后十年,不管是技術商業模式,還是全球一體化的經濟結構,或者說供應鏈,都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之下,必然會出現新的技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再去分析各個物料搬運產品。面臨不同的發展周期我們去思考出海時,用什么產品出海,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到底處于哪個環節。所以我們先來分析叉車出海。
叉車每年的出海比例大概30%左右,2023年為34.5%,出口比例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鋰電池在中國的快速發展。鋰電池的發展,帶動了叉車的轉型和叉車企業的創新。另外則是海外的布局。
從叉車的出海情況我們可以判斷移動機器人的出海趨勢。我們認為移動機器人每年至少有40%的增長空間?!跋乱淮苿訖C器人”浪潮是從中國開始的。
中國機器人的出海企業中,大多數是以產品經營,用設備出海。但是從市場的趨勢來說,一定是需要系統集成商帶動大家一起,讓產品站在“微笑曲線”的上端。
我們看到中國有非常多原創技術,包括訂單到人,托盤穿梭系統領域有60多家主力玩家,我們有非常多的移動機器人品類,所以中國移動機器人出海是有機會有底氣的。
我們從產品來到品牌。如果我們只是一直強調做一個產品出來的話,那么最終一定會形成內卷,然后再換一個產品,重新再內卷,所以我們強調的是以“品牌”來出海。對此我講幾個關鍵點。
系統集成商正在形成兩種力量:一種是傳統的從貨架立庫和物料搬運設備開始的傳統的系統集成商,如Dematic德馬泰克、大福等,中國的北自科技、昆船智能等;二是新一代的物流系統集成商,以軟件和機器人作為入手,進入這一市場,如Korber, AHS ,Tompkins,中國的新松、曠視等。
因此,從硬件到軟件,從傳統物料搬運設備到新一代無人化設備的轉化是大趨勢,兩種形態的系統集成商將會殊途同歸,最終實現軟件和硬件的統一。具備場景的技術研發能力的系統集成商將占據優勢。柔性機器這樣一個體系會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
如日本三菱叉車從原來傳統的叉車商向自動化或者柔性機器人的轉化。再如豐田叉車跟三井地產投資的子公司,是豐田叉車在進入柔性機器人領域當中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它用8類大的產品來形成場內物流的柔性機制的解決方案。
所以我們去看的是市場的趨勢,也就是移動機器人最終是從新物種品類到新的場景,然后再到新的生態。
有個案例時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海爾的孵化創業企業的“海樂苗”,在傳統冰柜產品,如何做成疫苗專用產品,如何形成獨特應用場景,如何建立生態圈的模式。
因此,出海是要圍繞著整個自身的生態,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也就是“抱團出?!边@樣一個概念。
必一運動
中國很多移動機器人企業是“半路出家”,也就是說在國外的經驗之上來進行發展。在第一性原理中,我們去探索絕大部分的中國移動機器人企業從上圖的紅點開始發展,前面部分都是盲區。當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需要再回去探索是如何走到這條路的,走的對不對?這是企業需要去思考的這樣一個問題。
可持續發展包括環境,企業自身健康發展,行業責任,員工,人才等多個維度。中國的很多企業是野蠻生長起來的,但是國外并不認同中國的這種發展模式。
尊重產品的發展周期,就是要看產品推出的時機是否正確,產品是否打磨成熟,技術路線是否正確,主流產品和市場是否形成等。
Gartner將技術成熟的周期分為幾個階段,包括創新觸發期、期望膨脹期、幻滅低谷期、開悟爬坡期、生產率高原期。任何技術的發展過程都是如此,所以我們在看自身產品時,要認真去看到底處在哪個階段。
各家企業均認為自己的技術是領先的,是顛覆性的,但環顧整個物流機器人產業線,卻沒有走出大體量的企業和產品。每年200萬臺的傳統人工駕駛叉車和800萬輛手動液壓搬運車的銷量,無人叉車和AGV /AMR全球年銷量仍然占比太小。
什么制約了物流機器人企業的發展和擴張?顯然技術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整個行業需要研究未來的技術和邏輯,來應對與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關于出海,我們講到了大思想,有沒有大的潮流能夠跟隨,如,前幾年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工業4.0”、智能制造2025……再如日本提出2024物流難題,整個物流裝備行業都是圍繞怎么解決駕駛員不加班,不能超過規定工作時間等來發展。
站在當下這個角度,我認為在座物流裝備企業應該重點了解的便是“實物互聯網”。
實物互聯網可以說是大思想。實物互聯網指的是通過互聯網傳輸數字信息的模式傳送實物。實物互聯網是一個全球物流行業都在討論的話題,了解它才能和全球物流行業建立共同語言。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企業出海應該思考哪些問題?我們需要把這些問題在國內先梳理清楚。
我們常說移動機器人、無人叉車企業日子難過,為什么?因為這是一個大研發小產出的行業,在這種情況下,怎樣來建立自己的生存法則,這是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2.物流機器人會和傳統叉車一樣發展的路徑嗎?內卷的路是怎樣煉成的?如何脫卷?
在分析機器人行業時,我們先要分析一下傳統叉車的發展歷史,以及無人叉車和AGV的比較。叉車行業經過30年風風雨雨的發展,從崩潰邊緣到欣欣向榮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任務,每個階段的機會,因此我們需要去看看那它的脈絡到底是怎樣一個發展過程。
比較有代表性的如中力小金剛,但是嚴格意義上它還沒有走得非常成功,到底是什么原因?市場不需要,還是我們做得不到位,或者技術門檻比較高?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中國特色的物流機器人發展路徑和歐美是完全不一樣的發展路徑,所以這也是我們要去思考的事。
整個工業設備的發展趨勢是從產品到解決方案,然后到商業模式。是單純賣一個設備產品,還是輸出一種商業模式的運營體系,這個是MFC為什么在海外有很高的估值的原因之一。
即集中控制和集中調度的問題。到底是一個大腦去指揮千軍萬馬,還是不同的大腦去分開指揮?
前面我們講的理論層面的內容,即大思想,那么在出海之路上,怎么樣從實操層面上開展,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戰術”呢?我們認為出海行動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充分準備。
海外營銷,不是簡單地參加幾個展會,寫幾篇文章,做幾個廣告這么簡單。海外營銷的第一步是確立出海的戰略和品牌定位:這需要找到自己的獨特市場和產品定位,建設獨特的辨識度,確立獨特的思想理念。
?。ㄗⅲ阂蜓葜v時間關系,此部分內容分享者未能完全展開,特附以下ppt供參考)
我們說出海是大格局,這么短的時間,只能給大家講到一些概念和思考。但任何企業出口,首先便是要有自己的戰略。品牌營銷,戰略先行,沒有戰略的指引,營銷就沒有根基,自然就沒有滿意效果。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轉載請聯系后臺。如需嘉賓完整ppt資料,請后臺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