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不久的2025蛇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人形機器人作為伴舞的出現引發消費者熱議。
“雖然不知道買來干什么,但是我爸已經在搜同款了。”網友的評論,足見外界對于這一新鮮事物的好奇度。
事實上,人形機器人在行業內并不算是新鮮事,反而是不少科技企業和創業公司爭相布局的新興產業。早在2023年,工信部就正式發布了《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特斯拉、英偉達、Open AI、科大訊飛、宇樹科技等一系列人工智能與科技公司,都相繼投身人型機器人產業。
不久前,國內激光雷達企業速騰聚創,也公布了其基于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新方向。
汽車產業鏈,成了孕育人形機器人業務的沃土。一位業內人士對「探客出行」表示,近一年內汽車領域自動駕駛端到端邊界的拓展,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意義,產業間的技術互通為很多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跨界提供了機會。
但產業發展初期,既有曙光,更有黑暗。“如何做出一款安全、穩定的產品,仍需要較長一段時間。”
正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所說,1%是產品靈感,99%是汗水。對于人形機器人未來的市場而言,原型設計是最微不足道的,如今的公司最缺少的便是生產規模化。“后續的生產制造才是難點。”
在速騰聚創最新的產品發布會上,機器人、數字化成為超越激光雷達外的關鍵詞。
在其AI機器人全球發布會上,速騰聚創首次全面呈現了速騰聚創的機器人技術平臺公司戰略,并發布多款數字化激光雷達,推出機器人視覺產品以及一系列面向機器人的增量零部件及解決方案。
發布會中,速騰聚創從原本的“智能激光雷達系統科技企業”,變為了“智能機器人增量零部件及解決方案供應商”。
據悉,在此次發布上,速騰聚創發布了全球首款“千線”超長距數字化激光雷達EM4;而面向智能機器人市場,則發布了包括E1R在內的兩款數字化激光雷達新品。
速騰聚創方面稱,E1R是目前全球首款機器人全固態數字化激光雷達,可支持工業、商業、具身智能等各類型移動機器人在不同場景中作業。
按照公司創始人邱純潮的說法,未來隨著機器人向具身智能方向發展,預計機器人將成為公司重要的增長引擎。
邱純潮的信心,一方面是基于對于機器人市場的預期,另一方面是其本身底層業務與機器人的極大相關性。
創立于2014年的速騰聚創,由潮汕兩兄弟邱純鑫與邱純潮創辦。哥哥邱純鑫畢業于哈工大移動機器人技術專業,其博士研究課題便是“戶外移動機器人環境感知技術”,在完成該課題時,邱純鑫便發覺了激光雷達的潛力,并最終將其商業化。
從創始人的技術方向來看,相比于激光雷達在車載業務上的應用,如今在“不務正業”的機器人領域相關性更強。
但公司創業之初自動駕駛的熱潮,讓速騰聚創的業務重心并沒有在機器人這一領域做過多停留,而是迅速轉移到了車規級激光雷達的開發上。
隨著速騰聚創圍繞價格、性價比做文章,其獲得的定點數量和出貨量也實現了較大提升。公司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激光雷達累計銷量達到38.19萬臺,同比增長259.6%;其中ADAS激光雷達銷量達到36.58萬臺,同比增長292.9%。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截至目前,速騰聚創的產品收入結構集中在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機器人與解決方案三個方向。其中,超過80%的收入來自ADAS領域。
從AI大模型到端到端智能駕駛,成本更低的純視覺智駕方案成為繼特斯拉之后,更多頭部主機廠的選擇和探索方向。
純視覺方案顧名思義,便是完全依靠攝像頭作為感知硬件的智能駕駛方案。這一方案區別于過去智駕方案的最大區別便是激光雷達。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激光雷達雖然能夠提供更精準的感知,但卻是單車成本中的一大項,大多搭載在30萬元級以上的車型和配置之上。
但隨著價格戰的持續競爭,10萬-15萬元、20萬元級以下才是新能源汽車的主戰場。在高度的價格敏感之下,跳過激光雷達、硬件成本更低的純視覺方案為更多主機廠所青睞。
更重要的是,根據目前的市場反饋以及特斯拉在內的高市場保有量車型的驗證下,在更強大的算力和視覺感知下,純視覺方案的靈活性和可拓展性,讓其性能和安全性有了極大的提升。
2024年作為國內純視覺智駕的元年,樂道、小鵬、大疆車載等企業紛紛實現了純視覺方案的上車。
這種行業變革和技術路線的變化,對于速騰聚創的“打擊”是迅速且猛烈的。這種猛烈之處,既是對未來出貨量減少的預期,更是對產業鏈成本壓縮的映射。
據界面新聞報道,2024年前三季度,速騰聚創ADAS激光雷達銷量達到36.58萬臺,同比增長292.9%。
但是聚焦到毛利率上,用于ADAS應用的激光雷達產品毛利率僅為14.1%。
而根據2024年三季度的財報信息,用于機器人及其他業務的激光雷達產品毛利率為34.6%,這一剛剛拓展不久的業務單元,輕松“打敗”規模效應后的車載激光雷達業務。
邱純潮表示,在機器人領域,速騰聚創一直保持著35%-50%的毛利率水平。
按照速騰聚創的規劃,機器人行業或成為速騰聚創即將開啟的第二增長曲線、一種技術,兩套玩法
但僅從收入構成上來看,機器人相關的收入仍不是支柱。2024年前三季度,速騰聚創用于機器人及其他的激光雷達產品銷量為1.61萬臺,同比增長22.9%。
“目前,機器人領域上的合作伙伴已經由2400家突破到超過2600家。其中,與合作伙伴聯合開發的多款新品已經斬獲來自不同領域多家頭部機器人公司的量產定點,訂單規模超出預期,預計明年機器人領域的出貨量有望突破六位數。”在邱純潮看來,機器人領域或將有著和汽車領域類似的應用滲透和增長路徑,在可見的未來將迎來爆發式發展。
從底層路徑和邏輯來看,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確與機器人產業協同性強,二者在感知層的基礎硬件十分相似,尤其是在自動駕駛、芯片和激光雷達等技術方面存在共通性。在機器人領域,激光雷達的技術要求并不低于車規級應用,并且由于機器人應用場景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激光雷達的要求更高。
此前作為車規級激光雷達供應商的速騰聚創,優勢便在于依靠上下游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能力,降本增效。
邱純潮提到,從技術層面來看,公司的硬件、芯片、AI三大技術棧具備通用性和可遷移能力,為公司成為機器人技術平臺公司提供了底層能力。
不過,新業務線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研發費用等支出,也在考驗著這家企業的造血能力。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開支達4.65億元,同比增長28.10%,同期公司收入約為11.35億元,研發支出占比達到41%。
為了應對龐大規模的研發支出,2024年12月11日,速騰聚創更是宣布通過配售股份籌集資金。根據香港交易所的公告,該公司同意以每股27.75港元的價格配售1000萬股新股,較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每股30.15港元折讓約8%。
速騰聚創表示,此次配售股份所得款項總額預期不超過2.775億港元,配售股份所得款項將主要用于研發、增強海外市場業務發展能力以及探索潛在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或聯盟機會。
盡管依靠出貨量,速騰聚創已經位居車載激光雷達企業頭部,但這家公司仍未實現盈利。2024年前三季度,速騰聚創虧損3.5億元。
因此,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企業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速騰聚創也需要通過二級市場籌措更多資金用于研發及新業務拓展。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認為,如今主機廠與上游零部件企業的競爭格局已經改寫,速騰聚創在車載激光雷達業務上的利潤在過去的一年中被肉眼可見地壓縮。
市場上對于人形機器人的預期依舊火熱,但這個尚未“成型”的早期市場,或許還將“捆綁”速騰聚創一段時間。“成為機器人技術平臺公司,沒那么快。”上述業內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