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eepSeek引發AI熱潮,所有人以為AI賽道將成為運營商巨頭新戰場時,近日深夜,“中國移動智慧家庭”官方微信公眾號低調發布了一則“中國移動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專場招聘”信息
中國移動這家擁有10.04億用戶的通信巨頭,低調宣布,卻強勢“殺入”機器人新賽道。
在中國移動為“中國移動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給出的明確定位中,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目標直指“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并高調表態要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運營商”。
“具身智能”并非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1950年,“人工智能之父”——圖靈便在其著名論文《計算機與智能》中提出了該設想。
具身智能與ChatGPT、DeepSeek、文心一言等傳統的“云端智能”不同,強調的是智能體(例如人形機器人)擁有“身體”,通過“自身感官”與物理世界進行感知,通過“肢體”去行動和操作,并在與世界的互動中不斷學習和進化。
Bsports必一體育
當人工智能擁有了“具身”,它將不再是冰冷的代碼流,而是能夠如人類一樣在各種復雜的環境中自主工作,甚至能夠從事人類受體質限制無法完成的工作,擁有更為廣闊的應用潛力。例如:
在家庭場景中充當家庭助手,幫助人們完成家務、照顧老人小孩、甚至提供伴侶陪伴價值。
在社區園區場景中,充當警衛、保安、清潔工等角色,承擔安保巡邏、清潔維護等工作。
在科研領域,充當宇航員、潛水員等角色,在外太空開展星際探索工作,也可以下潛至萬米之下進行海底研究。
從2013年波士頓動力公司首款人形機器人Atlas亮相;到特斯拉Optimus實現行走突破;再到乙巳年春晚宇樹科技機器人H1“福兮”扭秧歌、轉手帕,上演賽博魔幻篇章走紅……足見“具身智能”產業已然來到類似2010年智能手機、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前夜。
據大摩報告預測: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20億元人民幣;205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萬億人民幣。
這一數字并不夸張,2月11日,宇樹科技在其京東官方旗艦店上架了人形機器人產品Unitree G1,僅在第二天,這款9.9萬元起售的人形機器人便宣告售罄。
中國移動此時“殺入”該賽道,絕不止是運營商行業看到風口之后便想要插一腳的鸚鵡學舌,更是看到了人形機器人舞動之下潛藏著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歷史機遇。
畢竟,在大眾視野中,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們,長期以來更多是在扮演信息時代“農民工”的角色,他們搭建網絡基礎服務設置,提供數據連接服務,雖不可或缺,但比起科技創新的新貴企業們“科技范兒”不夠正。
但大眾不夠了解的是,中國移動并不滿足于被運營商的角色所局限,早早已喊出創建“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的口號。且數據顯示,僅在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移動研發投入達247億元,這些數字背后是科技創新的持續加碼。
①230余萬5G基站織就的覆蓋全國的5G專網,從城市到鄉村、從珠峰到海洋,足矣夯實“具身智能”使用的網絡基礎,構建出“具身智能”使用場景的實時神經中樞。
②10億級廣闊用戶群體及遍布全國的線下營業廳,從一線到四線,從老人到孩童,從農田到工廠,“數智賦能千行百業”及“心級服務”的前瞻布局已然構成了“具身智能”的廣闊服務場景。
這種以“連接+算力+能力”為底座,構建出的云網端一體化能力,伴以廣闊實體服務站點的綜合體,或許正是破解“具身智能”商業化痛點的密鑰。
回望中國移動的轉型之路,從3G時代的追趕者,4G時代的領先者,到5G時代的規則制定者,再到如今“具身智能”時代的“入局者”,一次次戰略抉擇始終緊扣時代脈搏,拼搏奮發前行。
中國移動這次戰略躍進,不僅是對2050年6萬億市場的前瞻布局,更彰顯出央企科技領軍者破局智能革命的雄心,及中國科技力量在全球智能產業版圖中的崛起。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當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日常生活場景的組成部分時,我們將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