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將不斷拓展和深化,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引領社會走向全新的智能化發展階段,為各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
會踢球、會寫字、會畫畫、會打“詠春拳”、會提供理療按摩服務……近日在北京舉辦的以“共育新質生產力 共享智能新未來”為主題的機器人大會現場,600多款形態各異的機器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勾勒出一幅人與機器人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讓人恍若置身未來世界。
前進、倒退、爬坡……在優必選科技展臺,一款會變形的特殊“車輛”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孩子圍觀、體驗。這是優必選科技針對AI教學場景推出的一款多擬態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UGOT。
“UGOT屬于積木類產品,得益于模塊化的設計,它能夠組合變成平衡車、變形車、工程車、輪足機器人、四足機器狗和蜘蛛機器人等形態。”優必選教育資深營銷經理襲偉介紹,獨創的旋鈕鎖結構,使它易拼易拆,極大簡化了搭建流程,從而解決人工智能教育課程中積木類產品零部件太多、搭建機器人形態花費時間太長的問題。同時,產品配有多個開放接口,可以支持學生將3D打印零部件與產品零部件進行拼搭,實現更多的拼搭形態。
“UGOT多樣、有趣的造型,可以讓老師的跨學科課程內容更豐富,孩子也可以邊玩邊學。”襲偉告訴記者,這款產品于去年年底上市,在優必選教育整體解決方案中一并出售,海外售價近萬元,目前正在熱賣。
“造型百變”的UGOT是我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軟體機器人突破工業應用領域瓶頸,Walker S Lite已進入汽車智能工廠實訓“打工”,全球首款搭載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首次發布……
“近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科技創新、應用拓展和行業治理的重要力量。”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透露,截至今年7月,我國持有的機器人相關有效專利超19萬項,占全球比重約2/3;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近3年新增裝機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Bsports必一體育
作為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基地,北京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去年,北京機器人產業總收入超過2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400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居全國首位。
摘水果、當助教、檢測風電塔……如今,機器人正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推動人類社會加速進入智能時代。
展會現場,由北京柏惠維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睿米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驚艷亮相。該款機器人由“腦”(智能手術規劃系統)、“眼”(多光譜跟蹤定位平臺)、“手”(機械臂)3部分組成,可輔助醫生高效精準開展手術。“神經外科手術對精度要求格外高,偏差必須嚴格控制。”柏惠維康運營中心總監袁旭君告訴記者,基于AI技術的智能手術規劃系統,睿米手術機器人可全自動融合、分割CT等多模態影像,創建顱骨、腦皮層、血腫、腦腫瘤等解剖結構的三維模型,便于精準定位病灶。多光譜跟蹤定位平臺可在手術中實時導航,全程精細化引導醫生完成手術。機械臂末端可搭載多種微創手術器械,全面覆蓋腦出血、癲癇、顱內腫瘤等多種神經外科手術臨床場景,定位精度在0.5毫米以內。
據介紹,目前睿米手術機器人已開展了4萬余例神外手術。今年3月,這款機器人順利“出海”,在哈薩克斯坦,它輔助醫生僅用1小時20分鐘就在一位癲癇患者腦部成功植入10余處電極。“如果采取傳統手術,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兩三個小時,這也是國產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海外首秀’。”袁旭君說。
大步走進人們生活的不只是睿米手術機器人。在汽車制造領域,機器人已成為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線上的“熟練工”,可在電焊、車體弧焊、噴漆、沖壓等全流程各環節有條不紊地工作;在商貿物流領域,物流機器人做到了貨架到人、機器人分揀、機器人智能物流倉儲自動化;在商業社區服務領域,AI餐飲機器人可以實現煎餅果子從制作原料到按口味定制成品的全過程自動化……
“未來,機器人將更趨向于人機協同和更高的智慧,它們會成為人類更重要的合作伙伴,更好地服務人類。”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
一襲銀黑色裝扮,身高169cm,體重69kg,會聊天、會端茶倒水……展會上,一款極具現代感的人形機器人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這個能雙足行走的交互服務機器人,名叫“遠征A2”,由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在大模型技術加持下,“遠征A2”現場展示了其流暢的交流能力和穩定的運動能力。
Bsports必一體育
“‘遠征A2’為交互服務場景量身定制,集五大核心優勢于一身:采用擬人構型與人因設計,提供多模交互與智能體驗,可自主移動與可靠行走,擁有多重保障讓安全無憂,支持便捷操作與極簡維護。”智元公共事務副總經理吳蔽余告訴記者,在智元今年銷售的300臺人形機器人中,交互服務和營銷占比最大,其次是工業場景,而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預計還需5年至8年時間。
2024年被業內稱為人形機器人爆發“元年”。本屆展會上,27款人形機器人整機亮相,創歷屆之最。
在數小時內即可復刻專家的揚琴、書法、詠春拳技藝,星塵智能公司研發的具身人形機器人S1,現場展示了強大的學習操作能力;旋轉起身、鯉魚打挺、支持端側大模型的輕松部署,北京加速進化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加速進化T1面向開發者,主打輕巧靈活、皮實耐摔;跳舞、鞠躬、打招呼、聽聲音抓東西……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最新一代“天工”,在運動控制和“大腦”等方面進行了升級。“目前我們已經打通了具身智能大模型鏈路,這意味著機器人可以理解人類指令,拆解相關任務并完成這些任務。”創新中心人形機器人算法專家張強表示。
從10年前的簡單肢體控制,到如今擁有聰慧的“大腦”、敏捷的“小腦”、靈活的“肢體”。展望未來,專家認為,人形機器人具有通用性、智能性,可無縫使用人類工具,將保障它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和深化,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引領社會走向全新的智能化發展階段,為各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在工業領域,它將廣泛參與危險作業生產環節,極大提高生產效率與安全性;在特種領域,它將會成為極端環境下執行科研探索、搶險救災等任務的重要力量;在民生領域,從提供家政服務到參與醫療輔助等,它將全面融入人們的生活。 (經濟日報記者 沈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