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證券發布研究報告,預測2025年整車及智駕產業鏈估值重塑,重點關注比亞迪等高階智駕產業鏈投資機遇。
2.報告指出,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域是智能汽車的主要新增點,艙駕融合將是未來重要演進方向,需要高算力的主控芯片支持更復雜的自動駕駛模型與艙駕融合。
3.由于高階智駕加速普及,AI大模型+硬件降本推動智駕平權,預計2025年國內L2+(高速NOA)滲透率將達到55%。
4.此外,報告看好機器人及智駕成AI端側投資主線,央企重組改革拉開大幕,智能駕駛蓄力成長拐點。
在其智駕發布會展示了智駕系統研發和商業成果,其2025年高階智駕將向10萬元甚至7萬元車型下沉,該戰略將使得同行業車企跟進,帶來全行業的智駕下沉。
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域是智能汽車的主要新增點,艙駕融合將是未來重要演進方向,需要高算力的主控芯片來支持更復雜的自動駕駛模型與艙駕融合。智駕域控芯片呈現顯著的頭部效應,國產芯片廠商也在積極搶占市場份額。
我們看好2025年整車及智駕產業鏈估值重塑,整車投資機會在于智能化賦能后銷量、利潤的提升,零部件投資機會在于硬件公司在1-10階段的業績穩步兌現,以及擁有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供應商在0-1階段的估值提升。
2025年2月10日,比亞迪在其智駕發布會展示了智駕系統研發和商業成果,其2025年高階智駕將向10萬元甚至7萬元車型下沉,該戰略將使得同行業車企跟進,帶來全行業的智駕下沉。根據億歐智庫,2024年L2+(高速NOA)滲透率達到8%,L2+(城市NOA)則為0%,預計到2030年L2+(高速NOA)和L2+(城市NOA)的滲透率分別達到55%、25%。智駕平權背景下,智駕滲透率將快速提升,對應地,激光雷達、攝像頭、算力芯片、域控制器等環節將迎來出貨量增長和配置升級機會,車載電子元件需求有望爆發。
必一運動官網
2024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L2級智能駕駛滲透率已達50%,滲透率較高,但功能配置仍在持續升級,往L2+/L3級升級。2025年2月10日,比亞迪召開智能化戰略發布會,推出自研的“天神之眼”技術矩陣,推動高階智駕向7萬級市場滲透,目標2025年實現L2+車型占比從當前不足10%提升至30%。除了供應鏈降本使得汽車“加量不加價”,比亞迪還通過DeepSeek大模型強化數據挖掘與算法迭代,以軟件能力彌補硬件精簡,如天神之眼C級系統通過端到端模型實現類激光雷達的稠密點云效果,降低對高成本傳感器的依賴。根據億歐智庫,2024年L2+(高速NOA)滲透率達到8%,L2+(城市NOA)則為0%,預計到2030年L2+(高速NOA)和L2+(城市NOA)的滲透率分別達到55%、25%。
智駕升級對感知系統豐富度提出更高要求,傳感器融合方案成趨勢。目前激光雷達搭載下探至10萬元車型,價格則降至千元水平,隨著自動駕駛級別逐步提高,單車搭載激光雷達數量有望增至3個以上,激光雷達領域國內禾賽、
等市占率已達83%,處于主導地位。攝像頭方面,智駕升級推動單車搭載攝像頭數量增加、像素升級,環視、車內、ADAS等攝像頭需求提升,智駕平權推動車載攝像頭從平均4-6顆向11-12顆升級,前視像素從2M向5M、8M甚至更高升級。此外,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的數量也在提升。
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域是智能汽車的主要新增點,艙駕融合將是未來重要演進方向,需要高算力的主控芯片來支持更復雜的自動駕駛模型與艙駕融合。智駕域控芯片呈現顯著的頭部效應,國產芯片廠商也在積極搶占市場份額。智駕方面2024年英偉達Orin-X憑借210萬顆裝機量,占據國內39.8%的市場份額,
自研芯片以132萬顆裝機量 ,占據25.1%的市場份額,華為、地平線也占據一定份額。座艙方面,高通一家獨大,占據70%的份額,其余玩家有AMD、瑞薩、芯擎、華為、芯馳等。國產芯片正快速崛起,國產替代趨勢下,未來有望獲得更高份額。
(1)PCB:隨著高階自動駕駛滲透率提升,單車搭載傳感器數量將有明顯增長,一方面將帶動PCB使用面積的增加;另一方面,自動駕駛系統多采用HDI板,PCB價值量亦有望大幅提升。而智能座艙包含全液晶儀表、大屏中控系統、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抬頭顯示系統、流媒體后視鏡等多個電子系統,PCB用量大幅增加。(2)連接器:由于整車電子電氣架構重構,連接器需在多元化應用場景中滿足更高性能標準。車端通信數據量大幅增長,對傳輸實時性要求不斷提高,高速連接器需求高斜率增長。
供應鏈成本優化壓力、芯片供應協同挑戰、技術快速迭代的適配需求、數據應用的合規性管理、標準差異化的本地化適配。
2月10日比亞迪發布全新智能駕駛戰略,今年擬實現全系車型智駕標配,且“加量不加價”,價格體系與24款保持一致,從6.98w起的海鷗到17.98w起的
、唐全系標配智能駕駛天神之眼C,公司基于前所未有的規模效應實現智駕低成本搭載和快速迭代,價格體系和配置范圍均超出此前市場預期,真正實現智駕平權。汽車智駕及人形機器人是AI端側應用核心場景,特斯拉FSD端到端大模型已迭代至V13版本并于近期北美市場推送,規劃25年6月美國奧斯汀robotaxi商業運營及年內FSD入華;比亞迪等自主品牌推動中階智駕普及,2024年國內 L2 + 高階智駕滲透率僅為 8.5%,比亞迪及后續自主品牌新車密集上市有望推動國內L2+滲透率提升至30%+。此外,一周內包括比亞迪、
等近 20 家車企宣布與 DeepSeek 完成深度融合,在智能座艙和 AI 運營等領域開啟新的探索。看好25年整車及智駕產業鏈估值重塑,整車投資機會在于智能化賦能后銷量、利潤的提升,零部件投資機會在于硬件公司在1-10階段的業績穩步兌現,以及擁有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供應商在0-1階段的估值提升。
1、行業景氣不及預期。2025年國內經濟復蘇但具體節奏有待觀察,汽車行業需求或隨之波動;消費者收入增長放緩或預期波動均會影響以舊換新促銷效果,客運、貨運市場需求不足也將制約商用車報廢更新比例,最終影響汽車行業需求復蘇進程。
2、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消費品以舊換新以及設備更新政策全面落地仍需時日,政策宣傳、信息傳播亦需要一定時間。補貼資金能否持續發放到位,置換需求能否順利釋放,均有待持續觀察。
3、出口銷量不及預期。出口受國際形勢、國家政策、匯率等多方因素影響,海外銷量增長有波動風險。
4、行業競爭格局惡化。汽車電動智能化趨勢下,國內整車廠和零部件供應商競相布局,隨著技術進步、新產能投放等供給要素變化,未來行業競爭或加劇,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市場份額及盈利能力或將有所波動。
5、客戶拓展及新項目量產進度不及預期。汽車電動智能化趨勢下,現有整車和零部件供應鏈格局迎來重塑,獲得新客戶和新項目增量的零部件公司有望受益,而部分零部件公司市場份額可能受到影響。
2月10日晚,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智能化戰略發布會上宣布,比亞迪全系車型將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技術,首批21款車型即將上市。“天神之眼”分為三個版本:A版(三激光版)主要應用于
品牌,B版(激光版)用于騰勢和比亞迪品牌,C版(三目版)則搭載于比亞迪品牌。C版由3個前視攝像頭、5個周視攝像頭、4個環視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組成,全系標配代客泊車功能,城市記憶領航功能將于年底前通過OTA升級推出。王傳福強調,比亞迪將安全作為智駕的核心,提出“智駕是安全出行最強的守護”,并承諾推動智駕普及,保障出行安全。
北美經濟衰退預期逐步增強,宏觀環境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國際環境變化影響供應鏈及海外拓展;芯片緊缺可能影響相關公司的正常生產和交付,公司出貨不及預期;公司生產和交付延期,導致收入及增速不及預期;信息化和數字化方面的需求和資本開支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導致毛利率快速下滑;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毛利率不及預期;匯率波動影響外向型企業的匯兌收益與毛利率;人工智能技術進步不及預期;汽車與工業智能化進展不及預期。
汽車電子:比亞迪智能化戰略發布會發布天神之眼技術矩陣,智駕版車型價格最低至7萬級,加速推動“智駕平權”,看好上游算力、感知、連接環節。
比亞迪本周召開智能化戰略發布會,發布天神之眼高階智駕技術矩陣,并推出了21款智駕版新車型,價格最低至7萬級。天神之眼技術矩陣包含三套方案,天神之眼 A - 高階智駕三激光版(DiPilot 600),主要搭載于仰望品牌;天神之眼 B - 高階智駕激光版(DiPilot 300),主要搭載于騰勢品牌、漢唐高配版;天神之眼 C - 高階智駕三目攝像頭版(DiPilot 100),王朝海洋全系標配。其中,天神之眼C作為普及核心,采用“5R12V”感知硬件(5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三目前視攝像頭),配合端到端控制算法,實現了高速領航(HNOA)、代客泊車(AVP)、記憶領航(MNOA)等20余項高階功能。智駕軟件算法邊際成本為零,硬件層的芯片等電子件采購成本對規模的敏感性遠大于傳統機械件,比亞迪通過垂直整合和規模化的優勢,把高階智駕的成本極致壓縮。在比亞迪引領的“智駕平權”產業趨勢下,上游產業鏈三大核心環節迎來發展機遇:算力層面,車載SoC芯片與域控制器迎來技術迭代窗口;感知系統方面,CIS圖像傳感器、光學鏡頭及激光雷達需求量增加;連接架構領域,高頻高速連接器成為智能網聯汽車標配,建議持續關注。
未來中美貿易摩擦可能進一步加劇,存在美國政府將繼續加征關稅、設置進口限制條件或其他貿易壁壘風險;宏觀環境的不利因素將可能使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收入、購買力及消費意愿將受到影響,存在下游需求不及預期風險;大宗商品價格仍未企穩,不排除繼續上漲的可能,存在原材料成本提高的風險;全球政治局勢復雜,主要經濟體爭端激化,國際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增大,可能使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從而影響市場需求結構,存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風險。
比亞迪將在2月10號舉行智能化戰略發布會,真正進入智能化下半場,有望將智駕覆蓋面拓寬至10萬級價格帶;同時特斯拉規劃6月在奧斯汀推出完全無人監督版本FSD,預計年底前在奧斯汀等城市實現落地,且目前正在與其他車企溝通FSD許可授權事宜。看好25年整車及智駕產業鏈估值重塑,整車投資機會在于智能化賦能后銷量、利潤的提升,零部件投資機會在于硬件公司在1-10階段的業績穩步兌現,以及擁有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供應商在0-1階段的估值提升。
乘用車:看好25年智駕從1到10科技平權,自主品牌進一步提份額+拔估值
比亞迪將在2月10號舉行智能化戰略發布會,真正進入智能化下半場,有望將智駕覆蓋面拓寬至10萬級價格帶;同時特斯拉規劃6月在奧斯汀推出完全無人監督版本FSD,預計年底前在奧斯汀等城市實現落地,且目前正在與其他車企溝通FSD許可授權事宜。
、理想等先行者已打通高階智駕技術路徑,隨著滲透率逐步提升,比亞迪等巨頭正式入局智能化,智能化規模效應開始顯現,25年強勢自主品牌有望通過成熟電動化+低成本智能化的降維打擊,實現對合資份額的進一步替代。
1、行業景氣不及預期。2024年國內經濟復蘇企穩回升但具體節奏有待觀察,汽車行業需求或隨之波動;消費者收入增長放緩或預期波動均會影響以舊換新促銷效果,客運、貨運市場需求不足也將制約商用車報廢更新比例,最終影響汽車行業需求復蘇進程。
2、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消費品以舊換新以及設備更新政策全面落地仍需時日,政策宣傳、信息傳播亦需要一定時間。四季度補貼資金能否持續發放到位,置換需求能否順利釋放,均有待持續觀察。
3、出口銷量不及預期。出口受國際形勢、國家政策、匯率等多方因素影響,海外銷量增長有波動風險。
4、行業競爭格局惡化。汽車電動智能化趨勢下,國內整車廠和零部件供應商競相布局,隨著技術進步、新產能投放等供給要素變化,未來行業競爭或加劇,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市場份額及盈利能力或將有所波動。
5、客戶拓展及新項目量產進度不及預期。汽車電動智能化趨勢下,現有整車和零部件供應鏈格局迎來重塑,獲得新客戶和新項目增量的零部件公司有望受益,而部分零部件公司市場份額可能受到影響。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數據,9月NOA前裝交付量破20萬輛,相較1月交付量接近翻倍,從結構上看,中端車型中搭載率快速提升,15萬以下市場仍有較大空間,今年1-9月,20萬元以下價位高階智駕搭載交付量同比增長近5倍,而銷量占比達45%的15萬元以下乘用車中接近70%沒有配置任何ADAS功能。我們認為隨著智駕技術方案收斂,高階智駕功能仍將加速滲透,同時隨著感知側的純視覺方案和算力側艙駕融合方案成熟,基礎ADAS方案成本降低,15萬以下車型基礎ADAS功能有望逐步普及。
ADS 3.0 8月正式上線,實現了從車位到車位的物理端到端,具備全國范圍內的高階智能駕駛能力,在技術架構上,將GOD(識別通用障礙物)和BEV(統一坐標)合在一起,輸出給一個端到端的網絡(PDP網絡)做決策和規劃。
已經實現端到端量產,預計在2025年在中國實現類L4級智駕體驗,P7+及后續車型將不再區分Max和Pro版本,全系標配AI智駕。
基于“端到端”+VLM的“車位到車位”功能,已開啟全國門店的試駕車的推送,今年11月底全量AD Max用戶都可以享受到“車位到車位”的有監督智能駕駛。
端到端全場景智能駕駛于11月16日開啟定向邀請內測,12月底開啟先鋒版推送。
全新產品B10計劃于2025年上半年,在全新LEAP 3.5架構上配置以端到端大模型為基礎的高速及城區的高階智駕功能。
正式發布浩瀚智駕2.0系統,極氪無圖NZP將在今年年底推送給所有用戶,車位到車位的領航智駕將在明年第二季度實現全量推送。
必一運動官網
今年9月初,特斯拉AI團隊發布產品路線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和歐洲推出完全自動駕駛(FSD),但仍有待監管批準。我們認為特斯拉FSD若進入中國將對當前智能駕駛領域的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1)智能駕駛領域競爭加劇,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將迫使國內車企加大研發投入,以保持競爭力,若采用FSD授權模式,將對當前的智駕解決方案供應商產生巨大沖擊;2)提升消費者接受度,特斯拉在國內有大量存量用戶,推送FSD有望改變這部分存量用戶的駕駛習慣,進而提升國內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接受度。
1、行業景氣不及預期。2020年以來,汽車消費需求增長明顯,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提升。隨著未來新能源扶持政策退坡,行業景氣度或存在波動。
2、行業競爭格局惡化。汽車電動智能化趨勢下,國內整車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競相布局,隨著技術進步、新產能投放等供給要素變化,未來行業競爭或將加劇,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市場份額及盈利能力或將有所波動。
3、客戶拓展及新項目量產進度不及預期。汽車電動智能化趨勢下,現有整車和零部件供應鏈格局迎來重塑,獲得新客戶和新項目增量的零部件公司有望受益,而部分零部件公司市場份額可能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