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智造在公共交通場景加快應用,在深圳,擁有最新自動駕駛技術的“AI公交”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街小巷,走進市民的日常生活。自2024年8月啟動首條自動駕駛公交線路試運營以來,深圳已實現首批4條“AI公交”線路常規化運營。
“市民乘客可通過‘深巴出行’App免費預約。4條線萬公里,安全運營超過200天。”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圳巴士)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AI公交”線路主要覆蓋深圳前海各大重點區域,給市民乘客帶來更加便捷、高效且富有科技感的出行方式,有效提升日常通勤和出行體驗。
家住深圳前海龍海家園的市民林先生,如今每天外出乘坐B996自動駕駛公交,成為他日常出行的首選。
“小區門口正好就有‘AI+巴士’。剛開始乘坐時,有不少疑惑。不是說自動駕駛嗎,怎么還有司機?后來走到車頭一看,才發現駕駛員并沒有操縱方向盤,僅僅是坐在駕駛位上監測車況和路況,應該說是一個安全員。方向盤交給AI,自動駕駛名副其實。”林先生說。
隨著乘坐次數增加,林先生更多地體會到了這種新公交的優點。車輛雖然無人駕駛,但卻自帶一雙更加靈敏的智能“眼睛”。自動駕駛公交在全開放道路上,能夠通過自帶的智能系統實時獲取紅綠燈狀態,可以動態調整車速。在通過斑馬線時,自動駕駛的制動反應比過去人工駕駛員預判更加精確及時,老人小孩過馬路都能做到主動避讓,非常聰明且人性化。
常到桂灣公園遛娃的深圳市民黃女士表示,以前帶娃坐公交總要特別小心,有時突然前方有情況,司機會緊急剎車,有時需要避讓,車子又會來個大拐彎,每當這時就害怕孩子會磕到或摔倒,所以總是一上車就要緊緊抱住。
“現在乘坐‘AI公交’后,再沒碰到過這種突發情況,感覺安心多了。駕駛員說是因為這種公交車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算法,可準確預知和應對周圍的風險。”黃女士說。當公交車快開到人流密集的商場附近、公園門口時,車載電子屏就會預先顯示車速降至每小時15公里,等過了人多的地方車速又會自動提起來。這樣提前感知就能避免很多突發情況,行車更平穩更安全。
作為AI技術在城市交通典型場景應用的創新實踐,深圳“AI公交”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公共交通系統,集成L4級無人駕駛系統,嵌入智能調度系統,融合了5G車路協同、多傳感器融合感知、高精地圖定位等前沿科技,實現毫秒級路況響應與精準決策。
深圳巴士相關負責人介紹,與2017年開通的全球首條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線路相比,深圳巴士新上線的首批“AI公交”在技術和政策層面均有所創新,從車路協同到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兼顧,實現了從部分自動化到高度自動化,能夠精準實現車道線識別、紅綠燈信號識別、超車變道等復雜操作,為乘客帶來科技感十足的出行體驗。
通過視覺算法預判信號燈變化時間,解決了自動駕駛車輛綠燈閃爍轉紅燈倒計時階段的沖燈問題;根據云數據回流,訓練駕駛算法模型,解決自動駕駛普遍存在的變道過激現象;模擬學習老司機的良好駕駛習慣,從自主駕駛到智能換道、精準停靠全面升級,絲滑駕駛提升運行效率30%;能安全高效進行人車混行紅綠燈路口通行、無紅綠燈路口無保護左轉。
在新技術不斷涌現的背后,相關政策法規也不斷完善。2022年,《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出臺,為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準入登記、使用管理、網絡安全及數據保護、法律責任等全鏈條立法打開先河。
“超前的頂層設計為當前深圳AI駕駛技術快速發展鋪平了道路。”深圳巴士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動駕駛公交作為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深度融合的結晶,代表著交通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下一步將是深圳市公交行業發展的重點。
政策托舉,產業向“新”。近年來,深圳公交行業持續加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自動駕駛公交成為新質生產力引領智慧交通升級發展的重要探索,通過提升交通效率、安全性、環保性和市民出行體驗,推動城市交通系統的智能化、綠色化和現代化。深圳自動駕駛公交的發展,不僅是技術創新的體現,更是智慧城市建設和交通強國戰略的重要實踐。
Bsports必一體育
下一步,深圳巴士在福田等深圳各區將會陸續開通更多“AI公交”線路,完全無需方向盤和駕駛員的下一代“AI公交”也或將很快出現在深圳人身邊。一輛輛穿梭織網的“AI公交”,將重塑城市的交通面貌,也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這些改變描繪出的將是深圳智慧城市的一份“未來樣本”。
Bsports必一體育
“AI公交”的示范應用也為全球智慧交通發展提供了“深圳方案”。據悉,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個來自全球各國和地區的參觀交流團,到深圳學習交流自動駕駛公交發展模式,香港交通署已計劃引入前海自動駕駛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