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越來越智能的人形機器人,是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人氣明星”。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下同)
“你好,請把面包和水果分開擺放?!甭牭街噶?,“青龍”雙臂輕展,用五根鋼鐵手指,將一根柔軟的面包輕輕捏起,放在了一旁,面包上甚至沒有留下一點抓痕。昨天下午舉行的WAIC“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發展論壇”上,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次發布開源通用人形機器人公版機“青龍”。這是國內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公版機,并同時宣布開源其人形機器人相關技術。在行業專家看來,具身智能是實現人工通用智能的最有效途徑。
“青龍”人形機器人身高185厘米,體重80千克,擁有高度仿生的軀干構型和擬人化的運動控制,支持多模態機動、多模態感知、多模態交互和多模態操控。 全身多達43個的主動自由度能讓它不僅大腦發達,小腦控制也行動自如。運動能力上,“青龍”人形機器人同時具備高機動下肢行走配置與輕量化高精度上肢作業配置,支持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穩健上下坡和抗沖擊干擾等四大運動功能,是通用人工智能軟硬件開發的理想載體。
“今年龍年,我們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取名‘青龍’,并以此為起點打造人形機器人開源社區。”據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說,“青龍”從機器人平臺技術、具身智能、場景數據集和智能訓練場四個方面,通過開源數據場景和行業專用數據場景來賦能不同的行業和人形機器人應用。“通過開源,希望每年亮相一款全新的人形機器人,并以12生肖命名,打造屬于中國人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社區。”
最終,邀請合作伙伴和人形機器人整機聯盟一起加入人形機器人的開源社區和開源數據聯盟,通過社區和訓練場等創新機制,加速人形機器人從技術研發到產業落地,讓人形機器人盡快走進尋常百姓家。 據介紹,“青龍”由人形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人形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是由行業頭部企業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注冊資本10億元。公司已獲批省部級上海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并于2024年5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授牌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是人形機器人領域國家首個公共平臺,它不僅是一個創新研發平臺,聚焦人形機器人共性關鍵技術領域,圍繞“創新技術研發中心、公共孵化平臺、創新人才培育基地、創新核心智庫、產業服務平臺”五大功能定位;同時也是機器人的實訓場,讓人形機器人最終賦能千行百業。在這里,人形機器人既可以努力學習人類本領,也能在高負荷狀態下訓練穩定快速地行走,還能提升精細動作能力,比如訓練抓取飲料、餅干等不同形狀和重量的物品……明年,可容納100個人形機器人訓練的訓練中心有望建成,加速人形機器人生態建設和產業成果轉化。
在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許彬看來,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會賦能和改變很多行業,產生很多新的業態,“只有人形機器人才能實現通用的人工智能?!蹦壳埃瑒撔轮行拇蛟斓腛penLoong 開源社區網站上,已經開源了機器人硬件結構及參數,也即將開源具身智能軟件包。在業內人士看來,人形機器人這個賽道目前還比較小,開源生態的建立有望吸引更多創新人才加入人形機器人的技術研發和產業轉化,聚焦突破人形機器人的共性關鍵技術。
“百米跑進10秒大關的人形機器人,明年就將問世。”昨天的論壇上,宇樹科技CEO王興興帶來最新的業界展望。在他看來,“具身智能是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最有效途徑?!?
具身智能是指一種智能系統或機器,能夠通過感知和交互與環境進行實時互動通常具備感知、認知、決策和行動的能力,被視為AI的終極形態。毫無疑問,人形機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相比于傳統的機械臂與機器狗,人形機器人不僅可移動,而且具有類人的體態,能做出更貼近人類的交互,因此具備更好的通用性。
Bsports必一體育
“現在的大語言模型等很像活在夢里”,他們需要落地到真正的機器人身上,無論是四足機器人還是雙足機器人,都是很好的載體。通用人工智能需要有實物機器人的物理交互才能加深模仿和強化學習,同時也需要參與到人類的生活中,來體驗和理解人類的情緒和性格。
就具身智能而言,能夠理解時間、空間以及物理規律的機器人模型非常重要。對于未來發展,王興興認為,基于具身智能的人形機器人,可以讓深度強化學習更為具象。深度強化學習可以在跑跳舞蹈等動作模仿,復雜地形下的穩定運動、靈巧的手部操作,以及基于感知數據的導航避障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