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具身智能與智能機器人產業鏈生態論壇”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辦。活動中,來自閔行區人工智能企業非夕科技、颯智智能和鈦虎機器人現場發布新品,另有14家企業簽約落地閔行。
該論壇聚集多家知名上市公司、人工智能頭部企業高管、業內頂尖的專家學者、專業觀眾、金融機構代表等200余人,大家共覽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與行業發展成果,探索行業最新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湯文侃,閔行區委副書記、區長陳華文,副區長譚瑞琮,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王東出席活動。
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是上海人工智能四大創新融合載體之一,在全市具身智能與智能機器人產業版圖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經過5年產業積累,試驗區已在智能機器人領域形成雄厚的產業基礎,核心零部件產業也有一定基礎布局,產業鏈配套相對完整。
為打破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過程中核心零部件這一關鍵瓶頸,試驗區發揮龍頭企業眾多、科創學研資源豐富、產業空間充足的優勢,正在積極推進補鏈強鏈,重點布局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通過核心技術的突破提升機器人整機的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加快建設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為關鍵的產業集群示范區,打造“3分鐘產業生態圈”。
圍繞智能服務機器人領域,經過幾年的發展,試驗區已集聚產業鏈相關企業近200家,形成了“機器人天團”。在重點產品發布環節,來自試驗區的非夕科技、颯智智能和鈦虎機器人三家先鋒企業,帶來了最新力作。
非夕科技發布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框架——穹徹 Noematrix brain,以其創新的實體世界大模型和機器人行為大模型有著具有“通用”“不易出錯”兩個特性,展現了智能機器人在復雜場景中的適應力和靈活性。AnySkill系列的原子技能,讓機器人的動作更加精準、協調,可以實現“隨手一扔就能疊的衣物折疊”“削完就能吃的黃瓜削皮”等更復雜的行為。
颯智智能發布的是雙臂機器人。該機器人在原先移動作業復合機器人的基礎上,從單臂協作升級擴展為雙臂協作,其激光視覺多通道微米級導航定位技術,可使機器人精準找到作業工位。同時,機器人的雙臂可模仿人的動作,通過一套算法控制,搭配上可讓機器人感覺力量大小的力覺傳感器,使其能夠輕輕拿起東西或進行精細操作,比如進行生物實驗、檢驗檢測、精密裝配等,讓生產過程更加高效。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鈦虎帶來的是在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十八金剛,人形機器人陣列”中亮相的T170A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該機器人主打輕量化設計,1.7米的身高自重48千克,相比于行業同類型機器人60—70千克的自重輕便不少,具有高達490Nm的髖關節峰值扭矩,刷新了行業紀錄,滿足了人形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中的高爆發要求。
當下及未來的人形機器人發展趨勢中,閔行區正以其獨特的具身智能與智能服務機器人產業生態圈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盟。現場,追知工科、創智合力、歷坤智能等14家具身智能和智能機器人產業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其中,追知工科、甲子光年、熙香科技、惠夕智能、尚其賢科技、創智合力、無界方舟 、智遠慧、辰月科技、壟墾信息等10家企業簽約落地試驗區。
這些企業覆蓋AI技術、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行業應用等上下游產業鏈,涉及多家細分賽道內的知名企業。這批項目的集中簽約入駐,不僅帶動行業先進技術成果在閔行落地轉化,同時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
作為閔行區持續完善全產業鏈布局的成果,論壇上,長三角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產業鏈聯合體宣布成立。該聯合體的成立標志著長三角智能機器人技術從“單兵作戰”邁向“聯動共贏”。此外,現場正式發布《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產業報告》及圖譜。報告重點聚焦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深入分析了試驗區內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當前狀態、面臨的發展機遇、未來的規劃藍圖以及潛在的增長空間。
人形機器人被公認為是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集大成者和制高點。本次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盧策吾,上海科技大學副教務長、信息學院執行院長虞晶怡,哈爾濱工業大學長聘教授付宜利,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終身教授賈奎等專家同臺,共論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未來發展方向。
在圓桌討論環節,圍繞《具身智能與人類認知:模仿還是超越》話題,來自甲子光年、梅卡曼德、宇樹科技、優艾智合、鈦虎機器人、非夕科技、颯智智能等行業領軍企業的代表展開深入討論,共話具身智能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