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由中國移動、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的2024年騰沖科學家論壇人工智能分論壇在云南省騰沖市舉辦,這是騰沖科學家論壇成立以來,首次設置人工智能主題論壇。
論壇以“邊峰之城,智能之滇”為題,聚焦大模型時代的人工智能科學發展脈絡與產業前瞻展開討論,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勇,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騰沖科學家論壇主席顧秉林,中國移動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高同慶依次為人工智能論壇開場致辭。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勇表示,騰沖科學家論壇增設人工智能分論壇,既是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積極回應,也是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科學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匯聚的探索實踐。
作為騰沖科學家論壇的倡議發起人之一,顧秉林院士表示,近幾年來,我們見證了人工智能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對文化、科技、政治、社會等各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衷心地期望今天的論壇能夠在多個方面取得共識、形成規劃,使人工智能的紅利在這里強勁地釋放,讓我們的論壇為人工智能時代的云南及騰沖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將人工智能的成果更好地服務于云南、全國乃至世界的發展。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中國移動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高同慶表示,人工智能與各領域各學科相攜并進,推動科學技術產生重大發展躍遷。中國移動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成就,不斷實現人工智能科創新突破,全面構筑人工智能發展新基石,持續拓展人工智能合作新生態。中國移動愿進一步發揮好自身優勢,攜手產學研用各界合作伙伴一道,助力云南省加快建設南亞東南亞信息大通道,為云南產業數智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以大模型為特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近年來迅猛發展,被廣泛認為存在強大的智能涌現能力。大會期間,徐宗本院士的報告《大模型的智能涌現/尺度律判定準則》針對什么是智能涌現、什么要素催生了智能涌現及大模型在什么情況下才會出現智能涌現等多個問題提出了數學框架和數學理論加以解析,并與在場觀眾分享了由這一框架推導而來的智能涌現條件分析。
通過對齊技術,模型能夠根據反饋和環境變化自我優化,提升其在科學研究中的表現。郭毅可院士在報告《培養機器科學家:工程視角》中指出,基于其團隊提出的一種新框架,結合自適應學習機制和知識傳遞方法,能夠使得模型通過實驗驗證和迭代學習不斷改進自身的研究能力,甚至可以能夠生成新的科學假設,為未來的科學智能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向。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唐杰,電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汪玉,計算機系博世人工智能冠名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朱軍,計算機系副教授劉知遠,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邱錫鵬,中國移動集團首席科學家馮俊蘭,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周紅,中石油(北京)數智研究院院長楊文軍發表主旨演講。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移動、中興通訊、無問芯穹、智譜生態基金的嘉賓參加圓桌論壇環節。
會上,中國移動云南公司與昆明聯合產權交易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共建全省唯一綜合性數據流通交易應用服務平臺,打造立足省內、面向全國、輻射兩亞的國際數據交易所,通過數據資產可信通證流通平臺(DTCP)共同盤活數據資產、調動數據資源、激發數據活力,按下數字強省建設快進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