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底召開的2024上合組織傳統醫學論壇上,一款江西產的熱敏灸機器人引起與會代表的高度關注。目前,這款機器人在省中醫院西湖院區正式“上崗”。
7月24日,記者在省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陳日新的指導下親身體驗了一番。只見陳日新在平板電腦上打開熱敏灸專家智慧系統,選好了熱敏灸穴位、手法、次數、時長,輕點屏幕,遙控熱敏灸機器人的機械臂靈活地移動,在記者的背上探敏定位后,便開始了治療。
與傳統的熱敏灸治療不同,該機器人配備無煙系統、煙灰過濾系統和距離檢測安全系統,從啟動機器到完成操作,均無煙和煙灰產生,沒有灼燒感,熱感深透、得氣感強,手法與專業醫生相比毫不遜色。
陳日新介紹,熱敏灸專家智慧系統是熱敏灸機器人的靈魂所在,里面儲存了28種單、復式得氣手法及施灸經驗。在系統的幫助下,醫生只需輕點屏幕,就能指揮機械臂和艾熱發生器為患者進行精準動灸。
從創立熱敏灸技術到耗時9年研發熱敏灸機器人,陳日新的跨界之舉引發了人們的好奇。2015年憑借熱敏灸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之后,陳日新便萌生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廣應用熱敏灸的想法。他回憶道:“我們在臨床研究中發現,部分穴位需要采取動灸的方法讓熱度不斷發生變化,才能起到療效增強的作用。然而在傳統治療中,中醫師動灸時需要手持艾條持續移動數十分鐘,容易疲勞,且有可能偏離穴位,不僅耗費人力,效率也低。同時,隨著患者對熱敏灸技術廣泛認可,需求增多,而掌握熱敏灸治療的醫者卻相對稀缺,供需矛盾日益凸顯,讓我萌發了開發熱敏灸機器人的想法。”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2016年,陳日新組建多學科團隊,攜手研發熱敏灸機器人。機器人研發歷經五代,今年結合AI技術的熱敏灸機器人終于成功問世。這款機器人不僅能夠根據不同病癥、不同穴位特性進行長時程精準施灸,充分發揮熱敏穴位的放大效應,并且一名醫生還可遙控多臺熱敏灸機器人同時施灸,大大提高了治療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這款帶有“智慧大腦”的熱敏灸機器人還會自動記錄施灸數據,并進行大數據分析,不斷完善治療方案。此外,它還可以實現遠程控制,為千里之外的患者提供幫助。
陳日新始終相信,“全能、創新、跨界”是中醫未來的發展方向。他說:“為了闡明灸療熱敏現象的生物學機制,我們耗時30余年,進行科研攻關和臨床實踐,揭開了熱敏灸的神秘面紗。如今,在中醫理論的守正創新和現代科技巧妙融合之下,熱敏灸機器人成功研發,為未來醫療帶來無限新可能。中醫要積極跟上時代發展,勇敢擁抱新科技,傳承創新。只有這樣,中醫高質量發展之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記者 倪可心 實習生 莊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