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0日消息(記者任芳言)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2024云棲大會9月19日至21日在杭州舉行,多款機器人在大會前沿應用館亮相,這些機器人有的能在多種復雜路面上行走,有的能抓取透明高光物體,有的正在線下咖啡店投入使用……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進步,機器人行業正在快速發展,“機器人+AI”有怎樣的含金量?哪些重點值得關注?大會上,多位業內專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表示,生成式AI最大的想象力絕不是在手機屏幕,而是將逐漸滲透數字世界。物理世界的大部分事物,都會具備AI能力。“機器人將是下一個迎來巨變的行業。未來,所有能移動的物體都會變成智能機器人。它可以是工廠里的機械臂、工地里的起重機、倉庫里的搬運工、救火現場的消防員,包括家庭里的寵物狗、保姆、助理等。未來,工廠里會有很多機器人,在AI大模型的指揮下,生產機器人。現在家庭里有一輛或者兩輛車,未來每個家庭可能會有兩三個機器人,幫助人們提升生活當中的效率。”
Bsports必一體育
讓機器人在不同場地上行進、完成不同任務,以往需要大量的人工參與進行調節,而利用大模型預訓練,這些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生數科技首席科學家朱軍表示:“通過預訓練范式,讓機器人能力具有通用性。以前讓機器人在不同場地上跑起來,需要很多的人工調參。但在AI仿真環境里可以大規模訓練,將得出策略用于機器人,相當于給機器人換了一副大腦,讓機器人的四肢更好地協同起來。同樣一套策略可以做各種場地的適應。”
朱軍還提到,通用人工智能的提升,能讓機器人更好地進行推理、規劃,更高效地和環境交互、完成復雜任務。
逐際動力創始人張巍提到:“這幾年受到大模型技術發展的啟發,機器人領域的發展也經歷了從規則驅動到算法驅動,再到數據驅動的跳躍。”
張巍認為,人工智能更側重代替人思考決策,機器人更側重于代替人運動,這涉及通用移動能力和通用操作能力。“像以前我們這種在專業領域里收集數據進行專項任務的訓練方式,有很大局限性,反而我們要忽略專項能力,要先構建通用的基礎模型能力,然后在這上面找出專用能力。”
北大-銀河通用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主任王鶴表示,能否做到真正的通用,是人形機器人的一大技術含金量。“一是它的泛化性到底有多強,能否真正通向未來的通用。泛化的意思是,給我透明的、高光的各種材質的物體,我都能抓,像抱箱子、拿藥盒,全都是靠視覺引導的泛化,沒有任何二維碼,沒有任何標記,跟我們人類一樣,都是看圖去理解。二是它能否跟人之間用自然語言溝通,然后實現零代碼的部署。”
2024云棲大會9月19日至21日在杭州舉行,多款機器人在大會前沿應用館亮相,這些機器人有的能在多種復雜路面上行走,有的能抓取透明高光物體,有的正在線下咖啡店投入使用……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進步,機器人行業正在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