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國產人形機器人宇樹科技在官微發文,宣告10億融資到賬,這是開年以來國內人形機器人獲得的最大筆融資。
隨即,FigureAI宣布完成6.75億美金的融資,約合人民幣48億元,登頂2024人形機器人最重磅投資。本輪融資在一個月前就有預熱,據知情人士透露,Figure AI正在籌備著新一輪約為5億美元的融資,微軟可能在本輪融資中投入9500萬美元,OpenAI將會投500萬美元。
而全球市值最高的幾家科技公司參投,搶先押注人形機器人的未來,使本輪融資從最初傳言的5億美金大幅提升到6.75億美金。
本次投資的超巨財團包括:前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本人及亞馬遜旗下基金、NVIDIA英偉達、LG、三星、OpenAI和剛剛榮登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微軟。
人類的第一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誕生于1972年的早稻田大學,有著“仿人機器人之父”之稱的加藤一郎帶領團隊歷時5年,成功研發“WABOT-1”,至今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
在這半個世紀間,人形機器人并沒有消失,本田、波士頓動力等公司仍持續仿人機器人的研發,但更多的企業選擇投資回報更高的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等,人形機器人更像是花拳繡腿的玩具,掀不起半點波瀾。
50年的沉浮,如今的格局已徹底改變。自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蔓延,人類科技走到了第四次革命的關鍵路口,具身智能也應運推至臺前。人形機器人成為公認的具身智能最佳載體,乘著AI東風,成為了當下最有噱頭的買賣。
2023年是有史以來推出人形機器人產品最多的一年,盡管這些機器人們可能還存在概念中,離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但他們的相繼問世拉開了一場紛爭。
Figure AI在創立之初立下Flag,要做世界上第一個商業上可行的通用人形機器人,這家成立于2022年的新公司,創始人甚至都不是科技大拿出身,卻喊出了最響亮的口號。
Figure創始人Brett Adcock是海外著名的人才招聘網站平臺Vettery的創辦者,在這段創業經歷中,Brett Adcock發現美國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直接影響了生產力的提升,據統計,美國現有1000萬個不安全或不受歡迎的工作職位面臨空缺,一些崗位并不能用現有的機器人代替,人形機器人就成為了B.A腦中在人類物理世界替代人類工作的最佳方案。
能否真正成為第一個商業化通用人形機器人目前尚未可定論,但Figure的確成為了第一批與生產企業簽訂人形機器人使用協議的企業。
根據協議,寶馬和Figure的合作將以多段式推進,在第一階段中,Figure AI會基于寶馬工廠的實際情況,確定如何部署人形機器人的具體方案,在第一階段完成后,Figure 機器人將在寶馬位于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的制造工廠開始分階段部署。除了部署人形機器人在車間內實際應用外,寶馬制造和Figure還將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機器人控制、制造虛擬化和機器人集成等先進技術主題。
不僅商業前景明朗,Figure AI還展現出領先的機器人自主學習能力,這也成為了從頂部企業引資的殺手锏。
Figure 01配備了端到端的AI系統,主要觀看10小時人類煮咖啡的視頻,就能完全自主地完成打開機蓋、放入咖啡、按下沖泡按鈕等步驟,中途遇到問題還會自我調試優化。
自主學習是邁向高階智能的關鍵,而如此快速并準確的端到端AI系統在目前任何一個人形機器人產品上都未曾出現,創始人也直呼:這是機器人真正的GPT時刻!
與Figure AI一同進汽車生產車間打工的,還有另一款人形機器人,并且他的進度不僅停留在書面的協議,而是已經進廠工作了——他就是來自深圳的優必選機器人。
Bsports必一體育
2023年12月29日,“人形機器人第一股”誕生,來自深圳的優必選科技(股份代碼: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市值約380億港元。
Bsports必一體育
與創始人一同亮相并敲鐘的,是優必選全新一代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由人形機器人敲鑼的上市儀式。
僅過了一個多月,這個敲開市鑼第一“人”的Walker S迎來了全新的職業,正式進駐新能源汽車蔚來的制造工廠,開啟了他在制造車間的“學徒”生涯。
據優必選介紹,此次Walker S在車廠“實訓”的任務包括移動產線啟停自適應行走、魯棒里程計與行走規劃、感知自主操作、系統數據通信與任務調度等。
在官方發布的視頻中,人形機器人在工廠內進行了左前(后)車門鎖質檢、實時圖像采集與傳輸,3D物體(車輛)精定位、自適應移動產線快速啟停,安全帶檢測、6D位姿識別,3D導航與避障、多模態傳感器融合感知,左后車燈蓋板質檢,高精度柔順貼車標等工作。
還有一個與車相關的人形機器人,是極其高調的頂流——特斯拉Optimus擎天柱機器人。創始人馬斯克一度高調宣稱,未來人形機器人的效益會比電動汽車更高,擎天柱機器人是特斯拉未來的“擎天柱”。
就在今天,特斯拉剛剛發布了擎天柱機器人的最新動態,從視頻中看,擎天柱機器人的步態相比之前更加輕盈,與人類的相似度再度提高了。
結合之前特斯拉公布的視頻,擎天柱在機器人運動上可謂第一梯隊,高難度的瑜伽動作、疊衣服、積木分類等在視頻中表現得得心應手,
同時特斯拉在價格方面也籌備著一顆重磅炸彈,據創始人馬斯克多次談話中透露,得益于穩定的供應鏈和自動駕駛技術的下放,特斯拉擎天柱機器人一旦開售,價格可能僅需20000美元。
以上的企業都還只是人形機器人的冰山一角,一眾人形機器人廠商在虎視眈眈這條黃金賽道。“天才少年稚暉君”的智元機器人,是去年融資與估值最高的國產人形機器人公司,并在2024開年之際與國內頭牌學府北京大學強強聯手,正蓄勢待發;靠13頁PPT融得1億的1X,也在拿到錢后準備大干一場......人形機器人賽道早已暗流涌動。
有人說,人形機器人是仿人類設計,最快適應人類物理世界的工具使用,是快速融入人類社會實現人機協作的最優解,通用人工智能的最佳載體。
有人說,人形是人類對自身迷戀的一種表現,更高效的輪式行走會比足式效率翻倍,而生產中并不需要完整的一個“人”去協助甚至是取代人類工作。
但人形機器人的意義真的只于人形?從提出概念到遭遇冷落再到火爆,可以促成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可不止形態,每一個精密零部件、每一個AI軟件,像拼圖一樣搭建出人形機器人。各個小部分的發展不僅推動的是人形機器人,更是可以下放應用在所有機器人上,提升機器人全產業鏈的點點滴滴。
不管我們未來對人形機器人的需求有多大,我們都應該追求科技皇冠頂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