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上,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成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以及《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成都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專項政策及實施細則。
《行動計劃》明確到2026年,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預計達到17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建成創新活躍、能級領先、應用廣泛、要素集聚的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
《行動計劃》聚焦“大創新、大算力、大數據、大培育、大場景、大要素”,明確提出,未來三年成都將堅持創新引領、場景賦能、項目支撐、專班推進的思路,重點推進 “六大行動”,夯實產業基礎、實現發展目標。
前不久,中西部地區首個人形機器人新型研發機構——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新中心”)正式在天府新區成都科創生態島落地。
“這是一個里程碑的時刻。”成都睿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睿睿表示:“這是中西部地區第一個人形機器人新型研發機構,將對標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助力四川及成都打造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
目前,創新中心在感知與識別、高動態運動規劃、高精度電子皮膚、語義理解及推理四個大方向,取得了八個細分領域的全球領先水平,預計今年將推出樣機。
也就是說,在未來,人形機器人不僅可以接收、理解指令,還可以通過小腦控制肢體、手足等完成任務。這也意味著,能洗衣做飯、端茶送水的機器人在不久的未來將從科幻電影里走進現實。
目前,天府新區也正把成都科創生態島作為貫徹“兩個同時發力”重要指示精神的一號工程,按照“線上+線下”一體推進思路,圍繞筑強“聚、服、展、孵”核心功能,加快發展人工智能、高端軟件等主導產業,擬圍繞“一批特色樓宇、一批專項基金、一批應用場景”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地標,體系化、制度化高效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天府新區已經引進了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鏈主企業,中科曙光、達夢數據等基礎軟硬件研發企業,自主培育了曉多科技、見山科技等行業應用企業,睿樂達、布法羅等機器人整機企業。”發布會上,天府新區發言人表示,曉多科技、海藝互娛、明途科技3家天府新區大模型企業完成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這也是全省第二批、成都市首批完成該備案的企業。
而備案成功意味著企業的大模型符合國家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相關規定和標準,是其技術創新和合規性的重要證明。天府新區自主培育企業——曉多科技,憑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技術,已經申請了70余項專利,榮獲垂直大模型創新應用優秀案例一等獎、中國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等多個獎項,入選成都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產業鏈鏈主企業。在服務市場方面,連續獲得京東京卓越、淘拍檔最佳服務客服工具、科大訊飛AI服務市場杰出伙伴等榮譽。
前不久,曉多科技正式在與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達成持續合作持續,從電商實際業務場景出發,對曉模型XPT進行了升級和優化,致力于實現“AI+人工”的協同方式。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作為專業AI-SaaS服務商,未來,我們將在更多領域持續探索,研發創新,以先進的AI技術為更多企業賦能,推動各行業數智化升級。”曉多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平地立城,十年發展。從2014年成立至今,如今四川天府新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已初具雛形。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具體表現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速聚集,據了解,新區以龍頭項目為牽引,簽約引進一批算力、算法和應用關鍵配套企業;自主培育多家行業大模型企業,全市率先完成國家大模型備案;建設中西部首個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開展控制決策、人機交互等關鍵技術攻關。四川天府新區人工智能重點項目30余個,連續3年營收增速超過30%。
多元算力供給能力持續提升,目前,天府智算中心首期建設規模256PFlops,已于今年4月建成,助力成都超算中心園區成為西部首個“超算+智算”算力中心;中國移動智算中心(成都)近日建成投產,首期算力規模168PFlops,四川天府新區已初步形成“超算+智算+云計算”的多元算力服務體系。
產業環境不斷優化,新區率先出臺算力產業專項支持政策,鼓勵申報重大項目、鼓勵大模型孵化及購買算力服務等,協同成果轉化、技術交易、上規、知識產權等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依托無人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在興隆湖濕地公園和天府公園等地,打造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