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家上市公司,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了約9成,但股價從2024年“924行情”以來上漲近兩倍,這究竟是什么情況?
這家公司叫巖山科技,3月12日收盤市值高達385億元,滾動市盈率高達854倍。巖山科技這個名字,可能大多數人并不知道,但要是提起它的曾用名“二三四五”,從PC互聯網走過來的人應該十分熟悉,它是國內排名前三的互聯網導航網站。
巖山科技股價大漲背后,公司早已從老牌導航網站轉向人工智能,但是巖山科技人工智能業務規模較小,2024上半年占營收比重僅為10%左右。在傳統業務下滑,AI業務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巖山科技能滿足市場的高期待嗎?
PC互聯網時代,上網瀏覽網頁一般使用導航網站,如大名鼎鼎的hao123、360導航等等,2345網址導航同樣是其中之一。
2345創始人龐升東是國內互聯網領域的連續創業者,早期曾短暫進入馬云的中國黃頁工作,隨后成為個人站長,并通過投資房地產,賺取了第一桶金。2005年,龐升東投資了一家交友網站,并將其改名為取得了較大成功,先后獲得了紅杉資本和史玉柱的投資。
2005年9月,龐升東創建了2345網址導航,短短3個月用戶突破100萬。到2006年,2345在Alexa全球網站排名中殺入前100名,這是龐升東此前互聯網創業中從未做到的成績。
2014年1月,A股上市公司海隆軟件宣布收購2345。此時的2345,已經成為國內第三大導航網站,除導航業務外,旗下還擁有瀏覽器、軟件大全、好壓壓縮軟件、看圖王等多款互聯網工具。
通過這些互聯網工具入口,2345主要通過“賣廣告”來實現收入。2013年,2345營收達4.97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12億元。
2015年初,海隆軟件更名為二三四五,并與中銀消費金融合作推出了“隨心貸”平臺,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憑借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以及互聯網金融業務,二三四五在2015年的那輪大牛市中受到市場高度熱捧,市值最高突破700億元。
與此同時,在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帶動下,二三四五在2016-2018年連續三年實現營收和凈利潤高增長,營收從17.42億元增長至37.74億元,凈利潤由6.35億元增長至13.67億元。
但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強化監管,二三四五互聯網金融業務逐漸收縮,隨后徹底退出。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紅利消減,二三四五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營收從2019年以來持續下滑,2023年營收僅為4.85億元,較巔峰時期減少了近20億。
傳統業務迅速下滑,二三四五開始布局新業務,因此盯上了人工智能這個新風口。
2019年,二三四五啟動并確立了“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戰略,但在人工智能上布局較淺,僅通過AI算法實現流量價值的最大化,并認購了一只人工智能股權投資基金。
2021-2022年,二三四五戰略有所變動,更是不再強調人工智能,轉向了股權投資,形成了“移動互聯+多元投資”的雙輪驅動業務體系。
到了2022年底,chatGPT在全球范圍內爆火,掀起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新一輪熱潮,也再次點燃了二三四五對人工智能的熱情。
2023年初,二三四五實控人變更為上海巖合科技,公司名稱由二三四五變更為巖山科技。與此同時,從2023年起,巖山科技宣布全面擁抱人工智能新浪潮,將人工智能業務視為推動公司新一輪增長的戰略催化劑。
事實證明,巖山科技的確有著非比尋常的商業嗅覺。自2023年以來,資本市場上人工智能概念持續發酵,巖山科技股價隨之大漲。尤其是“924”行情以來,截至3月12日,巖山科技股價累計漲幅高達196.93%,最新市值超過380億元。
傳統互聯網業務已經面臨瓶頸,巖山科技新布局的AI業務營收規模較小,短期內難以支撐巖山科技的營收和凈利潤表現。
業績預告顯示,2024年巖山科技歸母凈利潤為2800-4200萬元,較2023年的3.32億元凈利潤下滑了91.56%-87.34%。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巖山科技歸母凈利潤僅為1200-1800萬元,同比下滑95.84%-93.76%。
在業績預告中,巖山科技稱,利潤數據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別為2023年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子公司所持股票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減少以及在人工智能板塊加大了研發投入。在剔除股權激勵費用影響后,巖山科技2024年人工智能板塊研發支出同比增加約1億元。
不過,巖山科技大力布局的人工智能板塊營收規模尚小,2024上半年其營收為3438.34萬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約10.16%,主要營收和利潤來源還是“賣廣告”。
據財報顯示,目前巖山科技人工智能板塊主要覆蓋智能駕駛、類腦智能、AIGC等領域,分別由旗下Nullmax紐勱科技、上海巖思類腦研究院以及上海巖芯數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布局。
紐勱科技創始人出身于特斯拉,因此在智能駕駛上也選擇了與特斯拉一樣的純視覺路線月,紐勱科技就發布了自動駕駛系統解決方案MAX1.0,號稱是國內首個對外發布的系統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不過,該方案的商業化卻并不順利。
2023年8月,巖山科技宣布增資紐勱科技,投前總估值達19.8億元。但數據顯示,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紐勱科技營收均為零,凈利潤分別為-7525.60萬元和-3713.00萬元。對此,巖山科技曾表示,零收入不代表零入賬,是由于智駕產品未達到收入確認標準。
Bsports必一體育
收購完成后,紐勱科技在2024年7月發布新一代端到端自動駕駛技術Nullmax Intelligence。2024年上半年,紐勱科技終于有營收了,其營收規模為3438.34萬元,凈利潤為-2795.73萬元。
目前國內市場上,智駕企業大多采用以激光雷達為代表的多傳感器融合路線。近期,特斯拉FSD進入國內市場,其純視覺路線并未展現出顯著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沿用純視覺路線的紐勱科技能否進一步加速商業化,有待驗證。
Bsports必一體育
紐勱科技至少已經開始貢獻收入,巖山科技的其他人工智能布局尚是否產生營收,目前還不明確。
巖山科技旗下上海巖芯數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成式AI業務,并在2024年1月推出了Yan1.0模型。
巖芯數智的YAN1.0模型則不走尋常路,采用了自研的YAN架構,號稱國內首個非 Attention 機制的通用大模型,具有訓練速度快、推理成本低、記憶能力強等優勢。不過,這些優勢轉化成怎樣的收入,還有待觀察。
回到巖山科技身上,其人工智能業務無論是純視覺智能駕駛、AIGC大模型還是類腦智能,想要做到技術突破和行業領先,需要投入巨額研發資金。在2021-2023年,巖山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1.47億元、1.01億元和0.89億元。
2024年,巖山科技在人工智能領域增加了約1億元研發支出。這些新增的研發投入能否推動巖山科技人工智能布局轉化為商業收入,幫助公司扭轉歸母凈利潤下滑的態勢,尺度商業將持續關注。$巖山科技(SZ002195)$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巖山科技盈利能力較差,未來營收成長性較差。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偏高。更多
以上內容與證券之星立場無關。證券之星發布此內容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證券之星對其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保證該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相關內容不對各位讀者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如對該內容存在異議,或發現違法及不良信息,請發送郵件至,我們將安排核實處理。如該文標記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請見 網信算備2400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