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不少車企紛紛推出智能新能源汽車,與此同時,已有20多家車企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一時間,“智駕”加速向我們駛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到
記者來到了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這個有著60年歷史的研究院,一直以來為汽車提供各種各樣的權威檢測服務。而現在,“智駕”正為這個傳統檢測機構帶來創新與改變。
總臺央視記者 羅宏進:這里是位于重慶的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無線通信測試實驗室。一走進實驗室,我們就可以看到,這里布滿了密密麻麻的上萬個錐形體,它們看起來很尖銳,但一摸起來卻是軟軟的。其實這些“溫柔的小刺頭”都是用來吸收電磁波的特殊材料,這是為了保障實驗的精準性。

必一運動官網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整車天線OTA實驗室負責人 周麗鈴:這里是我們的一個探頭,然后配我們的轉臺,探頭發射信號,然后轉臺接收信號,這樣的話就可以測汽車的接收性能,那它們互換一下就可以測汽車的一個發射的性能。
必一運動官網
專家介紹,這個測試主要針對車輛的無線G、導航定位、藍牙鑰匙、車路協同等。這個創新實驗室投入使用不久,測試任務已經排得滿滿當當,覆蓋了近百種車型。


總臺央視記者 羅宏進:來到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的整車光環境實驗室,我們可以看到,我身后有兩臺能夠360°移動的光源,它可以模擬一年四季一天24小時不同時刻的光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車上攝像頭的數量明顯增加,就好比人的眼睛一樣,要給它們進行精準的檢測。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智能座艙測評技術專家 徐維:這個仿生機器人可以去模擬駕駛員的一些手勢動作,同時可以模擬我們眨眼睛、微笑等一些微表情,從而快速去檢測我們駕駛員監測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家門口的世界測試場”,可以模擬全球80個國家255個運營商的網絡制式,汽車不用出國就能完成海外路測,大幅減少測試周期和成本。
記者來到了重慶的這家為智能駕駛做傳感器配套的企業,企業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24年我國乘用車市場傳感器配置以基礎功能為主,單車平均搭載4到5顆超聲波雷達和2到3顆攝像頭,到了2025年,相關的配置、數量都會大幅躍升,單車超聲波雷達用量將激增3到4倍,攝像頭數量更是預計達到10到15顆,實現4到5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