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機器人具有扎實的產業基礎,涵蓋整機制造、關鍵零部件制造、系統集成應用的全鏈條產業體系,集聚機器人研發和生產企業近百家。南京正持續放大機器人品類齊全優勢,加快構建豐富的產業生態,奮力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
造型小巧酷萌的機器人緊“盯”面前的圍棋棋盤,“看”到觀眾手里的黑子落子后,它略一“思索”,便揮動機械臂,“絲滑”地從一旁的棋盒中“拈”起白子,精準地放在棋盤上……近日,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2025環夢·AI智能機器人科普展現場,體驗機器人廚藝展示、圍棋對弈、書法表演的觀眾排成長隊。為期兩天的展會,吸引約3萬名觀眾。
在機器人科普展人流如織的背后,是南京在國產機器人的產業賽道上,近年來一直以領跑者的姿態展現其強大的實力。科遠智慧、埃斯頓打造的機器人受到央媒關注;天創電子、集萃智造、蔚藍科技等企業爭相涌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億嘉和、極智嘉等企業打造的特種和服務機器人走進生產生活……
2月1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南京埃斯頓酷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埃斯頓酷卓”)出鏡27秒。生產線上,這家公司制造的一批工業機器人已經下線;實驗室里新一代人形機器人的算法模型研究已啟動。
時間回到2022年7月,國產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領軍企業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抽調智能、軟件、機械領域的年輕人才,在體外孵化成立了埃斯頓酷卓,專注于人形機器人的研發。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團隊從單臂協作機器人起步,逐步攻克技術難題,研發出具備手腳眼腦感控一體的移動復合機器人,最終成功實現了人形機器人整機生產。
2024年,埃斯頓酷卓首臺人形機器人CODROID 01誕生,并于同年9月的國際工業博覽會上首次亮相。CODROID 01身高170厘米,體重不到80公斤,單臂能夠承載10公斤的負載,步速可達3公里每小時。其手指關節構造與人類相似,無論是抓取工件,還是進行精準轉移動作,都能輕松應對。在相關場景中,CODROID 01能夠輕松完成10公斤以下物品的搬運和上下料任務,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
2月17日,《人民日報》以《借“兩新”機遇 謀轉型發展》為題發文,重點關注了來自南京市江寧區的科遠智慧“讓更多機器人制造機器人”的探索。
位于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科遠智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遠智慧”)電控生產車間內,1萬多個不同種類的元器件,“搭乘”無人搬運車,有條不紊地穿梭在218道環環相扣的生產線中?!把b配工”“操作工”“協調員”緊密配合,每天可生產150個“大腦”、800多只“眼睛”、300多條“胳膊”,組裝起來的產品——工業機器人,經過“質檢員”把關,就可以出廠了。仔細看,工業機器人生產線上的各色“工人”,也是工業機器人。
科遠智慧生產中心總經理喬熹介紹,產線上的機器人排產員可結合市場訂單和機器人實際產能進行排產,減少原料積壓或產線秒鐘內拍攝上百張照片,再用X光快速檢測產品內外,將良品率由80%提升到97%。
科遠智慧副總裁趙文慶表示,通過讓更多機器人制造機器人,有助于將產品推向更廣闊市場,幫助企業轉型升級。近期,企業訂單大幅增加,新客戶占比近25%,今年銷售額預計增長超30%。
在春晚舞臺上行走自如,表演轉手絹、扭秧歌,讓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火爆網絡。同樣在今年1月,一家南京企業也搞了件大事——南京天創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創機器人”)發布了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機器人“天魁1號”,推向化工廠、應急救援等高危場景,亮眼刷屏。
“它是全球首個獲得ⅡC T6級防爆認證的人形機器人,無論從運動結構、電源系統、電氣線路等,都做了大量特殊處理和改造,可在氫氣、甲烷等爆炸性環境中作業。”天創機器人董事長劉爽介紹,“又猛又靈活”就是“天魁1號”的重要標簽之一。它采用雙臂作業,但強化了末端負載,單臂水平全展開形態下末端負載可達15公斤,如同“威猛先生”可搬運工業閥門等重型部件,在工業場景的高扭矩、高負載作業中大顯身手。
同時,“天魁1號”的腰部還藏著“絕招”,能夠折疊升降,使手臂垂直展開最高末端高度可達3米,這讓它的垂直工作高度能達到3米,大大提高了頻繁的高位作業要求。更別提它還具有長續航、多地形適應、多傳感器融合導航的能力,完全可以滿足在工業復雜環境下的可達性問題。
必一運動
近年來,南京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搶先布局,集聚了江蘇集萃智能制造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萃智造”)、南京蔚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蔚藍科技”)等一批優質企業。其中,集萃智造是國內唯一涉足電液伺服人形機器人的企業。據悉,該公司已研發出國內超小型高爆發電液伺服系統,可完全滿足電液伺服人形機器人目前的技術需求。
在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該公司攜半人形服務機器人首次亮相,未來有望適用于智能康養、家庭陪護、醫療教育等行業。目前,集萃智造正在深入開發電動伺服和電液伺服兩款人形機器人。其中,電動人形機器人主要用來進行家庭服務,電液伺服人形機器人尤其適合戶外場景。
而蔚藍科技在2024年9月的新品發布會上,宣布公司打造的人形機器人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量產,一期將推出Office版,主要從事行政、人事和財務工作中的簡單任務,包括前臺迎賓、日常接待以及發票報銷等。在商業模式上,蔚藍計劃采用“機器人即服務”的方式,用戶只需像支付工資一樣每月支付使用成本,即可享受相應的租賃服務及運維服務。
披紅衣、戴圍巾,與現場市民互動……在第39屆秦淮燈會上,億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RK100人形機器人一現身夫子廟巡游,就引得游客爭相打卡拍照。
在燈會中一起亮相的還有億嘉和四足巡檢機器人。目前,該產品已在全國多地廣泛應用,能夠自如切換行走、奔跑、跳躍、爬行等動作,從而輕松應對樓梯、斜坡、山地等復雜地形。
億嘉和以特種機器人研發為切入賽道,研發的各類智能機器人“特種兵”在電力、消防、市政、石油石化等行業“受寵”,已穩坐國內特種機器人領域的“頭把交椅”?!癛K100人形機器人是去年億嘉和在具身智能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它不僅在能源高危場景實現首次商業化應用,更在康養、家居等領域‘開疆拓土’。”億嘉和相關負責人介紹。
雙機聯動電焊機器人、高速高精度機器人……走進位于南京經開區的南京熊貓裝備園,100多臺各式各樣的工業機器人能涂膠、搬運、裝配,還能檢測、打磨、等離子切割等,各有“絕活”。
“目前,熊貓裝備共研發了6個系列8款工業機器人,可負載從4公斤到165公斤不同重量的物體。”南京熊貓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熊貓已完全掌握工業機器人核心控制器和運動控制算法,其精度、速度可以和國際同類產品相媲美,部分技術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
必一運動
走進位于南京經開區的極智嘉機器人有限公司,產線工人正在加緊生產、測試倉儲物流機器人。作為全球物流機器人頭部企業,業務規模在細分領域多年占據全球第一,產品70%以上出口海外。
南京景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機器人視覺檢測系統,巧妙地將3D視覺與移動機器人技術結合,形成軌道交通底盤巡檢機器人等多款核心產品,可用在日檢業務以及廠修和段修業務等場景,為高鐵線路維護帶來便捷。
南京機器人具有扎實的產業基礎,涵蓋整機制造、關鍵零部件制造、系統集成應用的全鏈條產業體系,集聚機器人研發和生產企業近百家。近年來,南京積極搶抓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風口,已成為國內機器人產業布局的重要高地。
翻開南京機器人的產業版圖,形成了江寧開發區、江北新區、南京經開區、雨花臺區、麒麟科創園、溧水區等各具特色和優勢的重點產業集聚區,層層疊疊、不斷生長的態勢使得產業“握指成拳”形成合力。
重大發展利好接連釋放?!赌暇┦写龠M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打造“一核多翼”的產業布局。其中,“一核”即打造江寧開發區為工業機器人核心集聚區;“多翼”即江北新區、南京經開區、雨花臺區、麒麟科創園、溧水區等圍繞自身產業基礎打造各具特色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
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正持續放大機器人品類齊全優勢,加快構建豐富的產業生態,奮力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