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陣”十分顯眼,吸引了大量觀眾。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大會上總共約有45款智能
面對人形機器人的“熱”,行業人士表示應有冷思考,對于人形機器人行業的“一高五難”需有清楚認知。目前,上海已將人形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新賽道,以重大場景設計為牽引,幫助產業應用落地。全國首個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也已在上海揭牌,希望通過開源方式,助力行業生態建設。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全球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正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數百億的規模。
人形機器人行業如此火熱?這背后離不開以ChatGPT為代表的語言大模型橫空出世后,人們關于通用智能的想象。毋庸置疑,以大模型為腦,再擁有靈活的身體,將碰撞出絢麗的火花。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表示,當前“人形機器人”的重點并不在“人形”,更多體現為芯片、傳感器、軟件、、通信、機械、材料等諸多前沿技術綜合應用的集合。“要有智慧的大腦、敏捷的小腦、靈活的肢體,人形機器人正在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近年來,上海充分發揮機器人產業基地雄厚、產業鏈配套完整,以及產業生態豐富等優勢,已將人形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新賽道,市區協同,強化推進,平臺載體服務能級全面提升。
記者了解到,全國首個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今年5月已經在上海浦東揭牌。2024世界大會期間,其帶來了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青龍”。“青龍”身高185cm、體重80kg,全身多達43個主動自由度,即便是柔軟的面包,也能在抓起時保證面包不變形。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莊木弟表示,上海將打造集技術研發、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臺支撐為一體的創新生態。上海將與江浙皖攜手聯動,初步形成輻射長三角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產業鏈。同時,持續推動示范應用落地,以重大的場景設計為牽引,推動人形機器人應用落地。
談及人形機器人落地應用情況,2024人工智能大會上,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二代(Optimus)展臺工作人員介紹,Optimus已經借助視覺神經網絡和FSD芯片,在工廠模仿人類操作進行電池的分揀訓練。
作為WAIC大會入口處人形機器人“十五羅漢”之一,記者獲悉,傅利葉通用人形機器人GR-1銀行大堂經理場景訓練基地已于本月11日在建行上海浦東分行正式啟用。
傅利葉智能CEO顧捷表示,GR-1可在大堂幫助引導客戶、分流叫號,并對客戶進行簡單的反詐騙培訓。“目前可以實現的功能,更偏向于與人類進行語言交互。我們希望下一步實現的功能可以更多與身體結合在一起,比如,通過一些肢體語言和行走能力,能夠完成迎賓接待、巡邏,甚至存取款、文本裝訂等工作。”
為何當下的人形機器人更多偏向于語言類交互?國雙科技的董事長祁國晟介紹,這與大模型訓練數據的獲取有關。“我們今天看到的語言大模型,比較容易在互聯網上獲取質量較高的訓練數據,但是深入到產業場景,業務環節不斷產生的數據沒那么容易獲取,推進過程相當復雜。這不是幾個企業、幾個學校就能推進的,需要建立一個新時代的創新聯合體。”
必一運動
北京大學助理教授、北大-銀河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主任王鶴也將數據稱做人形機器人產業“本體之外最大的挑戰”。他以人形機器人分揀這一功能的實現舉例,看似簡單,但數據采集需要消耗大量資金和時間。因此,能夠高效獲取訓練數據,將關乎行業“商業模式是不是良性,能不能運轉起來”。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也表示,雖然人形機器人是非常熱的話題,但行業仍需要“冷思考”。“關于人形機器人的場景落地和產業應用,大家熱度很高,但是很多人還是抱有質疑,因為人形機器人發展路太長,難度也很大。我們把人形機器人當前面臨的問題總結為‘一高五難’——硬件門檻高、軟件算法難、軟硬解耦難、知識積累難、人才聚集難、安全應用難。”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的“青龍”為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開源公版機。
“相比2年前,人形機器人產業現在蓬勃興起。大家此時也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如何打造我們國家人形機器人的底座技術。我們找的途徑就是開源,我們團隊希望每年發布一個新版,這樣大家拿到我們設計參考更能有的放矢做很多機器人的創新。”江磊稱。
以當前行業普遍提及的“高質量訓練數據缺乏”為例,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將提供標準化的數據采集工具,以及基于數字孿生系統完成的快速數據二次評估。此外,中心還將構建開放、開源的標注工具,鼓勵生態聯盟單位一起加速數據集構建,通過開源數據場景和行業專用數據賦能應用。
必一運動
記者了解到,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面向民生服務、制造業、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特種環境,2024年計劃在上海打造100家人形機器人訓練場。所謂訓練場,即數據生產和數據規模化場地,這里會建設實時標定系統、控制系統、數據采集系統和數據反饋系統,通過來生成合成式數據,通過異構人形機器人打造真實和生成式數據。
傅利葉以機器人本體的生產制造見長,此前其生產的外骨骼機器人已經在醫療康復領域有了很多應用。顧捷也表示,傅利葉已經在與應用場景提供方、幾家大模型廠商積極接觸,搭建行業生態圈。
此外,還有多位行業人士表示,推動人形機器人發展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需以應用驅動研究,不能開發得過于寬泛。在一些人類難以完成工作的環境,如真空、高溫高壓等,人形機器人將有廣闊應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