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人們對于人形機器人的一些擔憂,徐曉蘭從兩個角度進行了解釋。她說,“一方面,人形機器人并不能完全代替人,而是代替人類做一些重復、繁重和危險的工作;另一方面,人形機器人實現產業規模化發展后,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蓬勃發展,繼而會創造更多新崗位,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徐曉蘭認為,人形機器人的實質趨向于一個大號的移動智能終端,在大數據、大模型和大算力的支持下,通過“端到端大規模訓練”,人形機器人正在變得更加聰慧,逐漸具備自主完成任務的能力。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此外,人形機器人正在成為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的集大成者。“深度剖析一個人形機器人,會發現它不僅使用了計算芯片、存儲芯片、控制芯片、觸覺傳感器,還應用了各類軟件、各類關節、伺服電機、人造皮膚等新材料,甚至還接入了衛星網絡。很難想象會有這樣一個終端硬件,能夠海納這么多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徐曉蘭表示。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接下來,人形機器人將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徐曉蘭表示,在工業場景中,人形機器人適合在易燃易爆等危險作業環境中協同或代替人類工作;在生產環節,人形機器人可應用于礦井作業、電力巡檢、安防邊檢等場景,將人類從單調、危險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在家政服務領域,人形機器人既能陪老人聊天、陪小朋友玩耍,又能打理家務、照顧病人,成為一名貼心大管家。
徐曉蘭認為,在企業、政府、應用方等各方主體合力作用下,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井噴前夜”。具體表現有:生態主導型領軍企業快速崛起,帶動產業鏈上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各級政府在標準、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應用方對于人形機器人“想用敢用”,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多方合力之下,有望形成以應用需求為牽引、以構建新業態新模式為導向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催化人形機器人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后又一顛覆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