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相關技術不斷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熱度持續升溫。10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出臺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等新領域新賽道。國家相關政策支持疊加產業利好消息,各地積極推動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制造、醫療健康、服務業等領域應用,加速產業轉型升級。賽迪研究院認為,在政府引導和投資驅動下,2024年和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將持續高速增長,預計2026年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突破200億元。
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深圳逐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新款全尺寸人形機器人CL-2不僅能自由行走、爬樓、往返跑、搬運重物等,且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能適應多元化應用場景。“我們希望機器人去人能去的地方,做人能做的事情。”逐際動力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張力介紹。
必一運動
伴隨全球科技創新的浪潮,以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為核心的新興產業正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當前,人形機器人技術加速演進,已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除了工信部提及推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建設,近期,北京、上海、深圳、青島等多地推出了人形機器人發展相關政策,制定了發展路徑及相應保障措施,以推動我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更多的創新成果和應用突破。
10月15日,江蘇省無錫市錫山人形機器人產業園開園,一批項目平臺簽約落地。此次開園的錫山人形機器人產業園聚焦人形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伺服系統、機器視覺、軟件系統等領域,將招引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鏈優質項目,打造技術領先、鏈條完整、配套齊全、場景豐富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
業內專家認為,相關政策的發布不僅有助于引導資金流向,促進技術研發和創新,還能幫助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政策的引導作用將加速產業集聚,形成良好的發展環境。目前,機器人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從初期的探索階段逐步進入到了產業化階段。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機器人已經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應用,產業化前景非常廣闊,預計機器人將在工業制造、醫療健康、物流配送、家庭服務等多個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必一運動
人形機器人擁有萬億元級藍海市場,不僅能夠模仿人類的外形,更能夠執行復雜動作,在家務市場、商務市場及工業生產市場應用場景眾多。隨著人形機器人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應用場景將會不斷拓展,產業鏈企業整體受益,市場規模將呈現指數級增長。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專職秘書長譚維佳認為,目前,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如何像人一樣感知環境和思考決策;二是如何在環境中像人一樣做事。這些不僅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還需要大量的應用場景賦能。
“目前,我國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仍處于持續構建中,隨著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的逐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的持續突破,我國將有望逐步形成高效可靠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東華大學客座教授潘俊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大人形機器人研究院科技委員會主任丁漢表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機器人的發展趨勢是不斷提高它對環境的適應性、對作業的自主性。現在的人形機器人處于發展“黃金期”,各路企業都在努力拼搏,國內人形機器人本體廠商正百花齊放,快速追趕。前沿信息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機器人未來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未來由AI驅動的機器人可能會有自主性和適應性,甚至有可能做到機器人自主編程,這將極大地擴寬機器人使用場景。
據高盛公司《人形機器人專題報告》,預計2035年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達到140萬臺、市場規模達380億美元。在丁漢看來,人形機器人的潛在應用場景很多,包括一些危險工作環境、工業制造、家庭服務等。人形機器人走進家庭是終極目標,也是最難的。“我個人認為可能工業(領域應用)相對會稍微快一點,可能最快的是在一些剛需行業。因為對于一個技術而言,強大的市場需求是很重要的。”丁漢表示。
1. 凡本網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消費日報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消費日報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消費日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線.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消費日報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消費日報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消費日報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基于技術和不可預見的原因而導致的服務中斷,或者因用戶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消費日報網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