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與百度展開合作,FSD智駕系統將接入百度地圖,百度工程師入駐特斯拉北京辦公室。
2.合作范圍包括家用車智能駕駛功能,技術路線將采用百度的高精度導航地圖數據。
3.然而,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面臨數據本土化之困、技術適應性之痛、商業競爭之壓等表象問題。
4.為此,特斯拉需與中國供應商深度合作,如百度地圖、本土芯片廠商等,以實現降本增效和生態共建。
5.最終,特斯拉與中國市場的共生關系或將成為其破局的關鍵,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演化。
數據本土化之困、技術適應性之痛、商業競爭之壓,只是特斯拉遭遇的表象。企業個體的奮進一曲,難匹大國崛起的宏大敘事。汽車智能化的果實,終將落在東方。
于是最新消息傳來,特斯拉與百度展開合作,FSD智駕系統將接入百度地圖;百度工程師入駐特斯拉北京辦公室。
當一家企業,以產業競爭的維度,對上一個國家,后者的風范與格局,決定前者的命運。
十一年前,時任阿爾斯通鍋爐部全球負責人的弗雷德里克·皮耶魯齊,剛剛抵達美國紐約機場,準備赴一場公務之旅時,被美國警方以涉嫌商業賄賂罪名逮捕。而皮耶魯齊身陷囹圄,歸根結底是美國打算讓通用電氣收購阿爾斯通電力設備業務,“肢解”對手,壯大自我。
就像“一帶一路”秉持了共榮思想,而非西方大航海時代,擴張依靠劫掠、販奴與殖民路線,中國在當代的技術拓展,同樣也是共贏為核心——這或許就是馬斯克與特斯拉最大的幸運。
曾經,智能化是特斯拉最炙手可熱的標簽,橫掃了全球消費者的心智。只是在具體應用維度,特斯拉引以為豪的FSD無法在中國施展神通,不得不承認自身存在短板,求助于中國企業。
畢竟,數據本土化之困、技術適應性之痛、商業競爭之壓,只是特斯拉遭遇的表象。企業個體的奮進一曲,難匹大國崛起的宏大敘事。汽車智能化的果實,終將落在東方。
其實,這本來并非兩家公司第一次牽手。早在2024年4月,特斯拉就曾接觸百度,探討聯合開發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可能。百度Apollo在國內智駕尤其是無人出租車領域比較領先,而特斯拉也在開拓該細分市場。
首先是合作范圍并非局限于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百度擅長、特斯拉新起步的領域,反而是特斯拉原本被視為“遙遙領先”的家用車智能駕駛功能。據知情人士披露,雙方合作的核心,在于將百度的高精度導航地圖數據深度整合至特斯拉FSD V13智駕系統中。
其次,在于技術路線。特斯拉長期以來引領智駕潮流,從最初的鳥瞰視角BEV,到占用網絡OCC,再到無圖智駕,乃至于2024年大火的端到端,整體上都秉持了一種極簡思路,傳感器采用純視覺路線,信息處理維度放棄高精地圖,無需二維信息轉三維。當然,純視覺路線和多傳感器融合路線孰優孰劣,向來存在爭議,只是特斯拉此次為FSD整合百度高精地圖,著實令業界驚訝。
當然,現在尚不清楚細節,究竟是特斯拉FSD以后在中國市場都離不開高精地圖這根曾經被馬斯克鄙視的“拐杖”,還是借助高精地圖進行訓練和前期“墊底應對”。與此類似,特斯拉日常應用不會搭載激光雷達,但并不妨礙特斯拉成為Luminar激光雷達公司的大客戶,采購后者產品用于訓練。
第三個驚人之處在于,向來以技術研發和科技標簽聞名特斯拉,在這場合作里,處在“接受技術援助”的角色。
按照信源所述,百度工程師團隊已入駐特斯拉北京辦公室。本次合作,工程師將重點優化車道標線、交通信號燈等動態信息的融合精度。
當特斯拉官方資訊宣布“軟件更新2024.45.32.12已開始分批次推送”,雖然并未正式提到FSD名稱,不過,熟悉特斯拉的用戶,根據功能描述,以及“城市道路”應用范圍,立刻識別出FSD特征:具備了城區NOA領航和高速NOA領航功能,但是對比北美版FSD V12/V13“車位到車位”的完整智駕,只能算“半個FSD”。
在視頻和轉發群里,特斯拉FSD的效果評價也褒貶不一。既有感慨于避障絲滑熟練、近似人駕的夸獎希冀,也有對闖紅燈、壓實線等行為的嗤之以鼻。
汽車公社也在第一時間對特斯拉FSD與華為乾崑智駕等國產智駕技術進行了對比,結果在相同路線次接管。
隨著測試越來越多,國內受眾越發萌生出一種感覺:“傳說中的特斯拉FSD,就這?”
特斯拉FSD真正面臨的三重撕裂境地,在于中美應用場景的撕裂,數據與團隊枷鎖的撕裂,成本與體驗的剪刀差撕裂。”
截至2025年1月,特斯拉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駕駛員監管版)累計行駛里程超48億公里(30億英里)。這個數字是特斯拉粉絲們如數家珍的寶貝,但在論壇上爭吵技術高低時,經常失效于一句反問“中國和美國路況一樣嗎?Corner Case突發事件一樣嗎?”
且不說車流客流密度、交通規則遵守程度,單單道路復雜性,國內環境就并非北美可比。
中國復雜的公交專用道規則(如北京24小時禁行與分時段禁行的混雜)成為算法決策的“阿喀琉斯之踵”。據交通運輸部數據,全國公交專用道總里程超170萬公里,相當于繞赤道42.5圈,其時空規則的碎片化堪稱全球獨有。
這些難題的經驗積累,“華元魔大地”和“蔚小理極米”早早啟動,將特斯拉遠遠拋在了身后。而極其考驗數據的智駕,往往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訓練智駕有兩大關鍵因素,”我們一幫關注汽車智能化的朋友總結,“人和數據”。然而,特斯拉很難在中國將這兩個維度的力量百分百發揮出來。
之所以特斯拉會低調初登臺,與數據枷鎖下的“鐐銬之舞”密不可分。馬斯克希望將FSD引入中國市場的想法由來已久,但是國家出于戰略安全考量,對數據跨境流動嚴格監管,因而特斯拉不得不花費數年建立本地數據中心,也因而放棄依賴全球車隊數據回流的傳統路徑。
目前,中國數據與美國的訓練平臺是隔離的,中國的用戶數據無法離境,而美國政府也不允許特斯拉把AI模型和顯卡拿到中國進行部署,用戶數據和訓練平臺的隔離是特斯拉FSD在中國市場OTA持續迭代的難題。
根據爆料,為了解決FSD在中國本土化和完善的任務,特斯拉在中國專門“空降”了一支來自總部的團隊,“特斯拉中國的團隊無需從頭開始訓練FSD,他們會接力這幫美國工程師”。顯然,“接力式”研發不得已分散了資源,對比中國廠商集齊所有資源的專攻,相當于一只手和兩只手比賽腕力。
但是,對中國消費者殺傷力最大的,卻是第三重撕裂——成本與體驗的剪刀差撕裂。
6.4萬元的FSD選裝價格,高于任何本土廠商的方案。甚至連實現自動輔助變道、自動泊車等基礎智駕項目的“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EAP,國內價格都高達3.2萬元。
麥肯錫2024年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對智駕功能的付費意愿集中于1萬元以下區間,這是重要的前提。
Bsports必一體育
對比FSD的6.4萬元和EAP的3.2萬元,理想汽車智駕免費開放,華為ADS高階包月費已降至199元。比亞迪將天神之眼系統下探至7萬元級車型,五菱甚至打算進一步下探到5萬元級別。特斯拉的高溢價策略或將遭遇“曲高和寡”的窘境。
百度地圖的介入,為特斯拉提供了一條繞過數據隔離的“曲線救國”路徑。百度不僅擁有覆蓋全國的高精度車道級導航數據,還能通過實時眾包更新動態信息(如施工路段、臨時交通標志)。這種數據能力可彌補特斯拉純視覺系統在復雜路況下的感知盲區,例如將車道標線識別精度提升至厘米級。
Bsports必一體育
更深層的價值在于,百度地圖數據可替代特斯拉無法獲取的本土駕駛數據,間接支持FSD的模型訓練。四維圖新等本土圖商亦認為,特斯拉合作將加速中國智駕產業鏈的成熟。
特斯拉的算力短板倒逼其探索更高效的算法優化路徑。例如,通過壓縮神經網絡模型規模、引入輕量化架構適配低算力芯片。與此同時,中國本土芯片廠商(如地平線、黑芝麻)的崛起,可能為特斯拉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算力方案。
此外,特斯拉或需在部分場景引入激光雷達等冗余傳感器。盡管這與馬斯克的“純視覺信仰”相悖,但面對中國市場的極端工況(如霧霾、強逆光),多傳感器融合或成必要妥協。
特斯拉與百度的合作僅是起點。長期來看,其可能與中國廠商在以下領域深化綁定:
- Robotaxi生態:百度Apollo在無人出租車領域已積累超1億公里測試里程,特斯拉可借助其運營經驗加速Robotaxi商業化。
特斯拉FSD端到端架構雖領先,但其實端到端并不是真正徹底放棄人工標定數據和安全托底。
特斯拉可以借助“學生模型”背后的“老師模型”,針對中國市場進行場景定制。例如,增加對電動自行車突然變道、行人闖紅燈等高頻風險的專項訓練。百度等本土企業的場景庫積累(如Apollo ADFM大模型)可為此提供支撐。
若特斯拉能通過合作將FSD成本壓縮至3萬元以下,并推出“硬件預埋+軟件訂閱”模式,或可扭轉頹勢。比亞迪“天神之眼”系統已證明,10萬元級車型搭載高階智駕并非不可能。
特斯拉FSD在中國的命運,本質是一場全球化技術標準與本土化生態規則的碰撞。短期看,其仍需在數據、技術、成本的三重裂縫中艱難求存;長期看,與中國供應商的共生關系或將成為其破局的關鍵。
正如四維圖新所言,特斯拉入華的意義堪比“智駕平權”,它既倒逼本土產業鏈升級,也為全球自動駕駛技術演化提供了“中國樣本”。這場撕裂與共生的博弈,終將指向一個更開放、更融合的智能駕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