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禾賽科技稱,比亞迪十余款車型,將搭載自家激光雷達,于2025年量產交付。
官方預測,今年,其激光雷達規劃年產能超過200萬臺,小巧型產品ATX,將全面放量。
2024年,其單月激光雷達交付量突破10萬臺,7-9月,營收大幅增長至5.4億元。
2月1日至11日,其股價上漲15%,截至11日收盤,市值超150億元人民幣。
禾賽創始團隊,由三位履歷耀眼的硅谷精英組成。當前,公司業務由CEO李一帆和首席科學家孫愷、CTO向少卿操盤。
李一帆是山西孝義人,從清華大學畢業后,前往美國留學,結識兩位“戰友”。三人并肩戰斗,將公司帶上市后,搭上智駕快車,接連獲得大廠青睞。
2024年,比亞迪銷量達到427萬輛,同比增長41%。2025年初,其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將投入1000億元用于實現整車智能化進階。
作為供應商,禾賽抓住了機會,其激光雷達產品,將安裝在十余款比亞迪車型上。
“禾賽與比亞迪將共同發力,并肩推動智能駕駛技術向更廣闊市場的普及與滲透,讓智駕更安全。”公司稱。
拿到萬億市值車企的大訂單后,擺在李一帆團隊面前的問題是,如何把激光雷達的價格打下來。
由于單顆車載激光雷達成本高達數千元,現階段量產“上車”的,多集中在20萬元以上的中高端車型。
“激光雷達,本質上是一個供應鏈體系的產物,規?;a后,價格將越來越便宜。”
激光雷達公司北醒創始人李遠曾告訴記者,這類產品材料不包含貴金屬,遵循“萊特定律”,即產量翻一番,價格能下降15%左右,生產端如果采用自動化工藝,制造成本也可以下降。
激光雷達,是通過發射激光束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達系統,為車圈智駕“軍備競賽”的主角。
禾賽主要為理想、小米、零跑、長安、長城等車企供應激光雷達,以量產集成ADAS(高級輔助駕駛)功能的車型。比如其AT128激光雷達,搭載在零跑C10、C11、C16車型上。
截至目前,該公司已與22家汽車廠商的100款車型,達成量產定點合作關系。
競爭加劇,主機廠降價求生,壓力向下游產業鏈傳導,激光雷達廠商打起價格戰。
財報顯示,禾賽的毛利率達到47.7%,但單個產品的利潤率承壓,只有形成規模效應才能盈利。
尷尬的是,部分車企一改前態,跟隨特斯拉,探索純視覺技術路線,舍棄激光雷達配件。比如,2024年,華為智界s7、蔚來樂道均選擇視覺方案。
所謂純視覺技術路線,即不依賴激光雷達等硬件,僅通過攝像頭、算法,實現智能駕駛功能。
“人最重要的傳感器是眼睛,純視覺是最直接、最高效的解決方案。”小鵬智駕負責人李力耘告訴記者。
禾賽團隊早已預知到水溫變化,2024年初,李一帆回應,“硬件降本只是表面的降本,真正要跑通純視覺(路線)的隱性成本很高。”
同時,禾賽控制成本,2024年7-9月,管理費用同比下降5%,虧損額同比縮減一半,降至7040萬元。
公司正處在扭虧為盈的關鍵階段,此前宣稱,四季度營收將達到1億美元,盈利將有2000萬美元。
去年11月,公司請來新CFO樊鵬。李稱贊對方,具有豐富的財務戰略和金融經驗。首次亮相時,樊鵬向外界放話,禾賽將實現盈利。
必一運動
以機器人應用為例,其有XT系列、Pandar系列及QT系列三款產品,適用于移動機器人、配送機器人、清掃機器人和割草機器人。
在工業自動化方面,禾賽激光雷達的應用也十分廣泛,曾推出為工業機器人設計的360°激光雷達OT128,滿足港口物流自動化和倉儲系統的高精度感知需求。
在2025年CES展會期間,禾賽科技推出迷你型超半球3D激光雷達JT系列,并宣布已開始向客戶量產交付。其迷你的外形和靈活的集成方式,有望進一步打開工業機器人量產空間。
同時,禾賽科技于CES上首發亮相了1440線,以及純固態超廣角激光雷達FTX。
必一運動
尋找新場景之外,禾賽還把目光投向海外,2024年斬獲一家日本車企的2個開發驗證項目以及三家全球OEM的4個項目。
“2025年至2026年,國內外激光雷達的交付量,預計高達數百萬臺?!崩钜环硎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房價平均2萬!上海這里即將騰飛?百億項目剛剛落地,大居將導入13萬人,雙快線途經→
校長化身“太乙真人” 迎接“小哪吒”們開學 一個個發放寫有祝福語的“乾坤圈”
男子用DeepSeek買彩票中獎引熱議,網友:倒虧5塊錢!中國體彩:再強大的AI也無法預測中獎號碼!
快船加時20分逆轉爵士:哈登32+10+7鮑威爾41分 本西首秀12+8+6